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平定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齐莉娟提出了“深入推进校地合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

  齐莉娟认为,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我国发展面临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存在着人才短缺、科技支撑不足、产业发展乏力等现实困境。校地合作作为连接高校与地方的重要纽带,正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要通过深度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齐莉娟说。

  为此,齐莉娟提出四方面具体建议:一是加强政府层面的引导和支持,出台相关政策保障文件,设立专项基金,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等,以“高校+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农户”的多元合作模式,构建校地合作新格局。二是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促进职业院校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鼓励高校在乡村设立科研工作站,并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建立远程技术服务平台,实现科技服务全覆盖。三是构建“政府与职业院校双向办学”模式,根据乡村实际需求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积极协调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四是构建以企业为主的社会培训体系,引导企业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鼓励职业院校开发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满足企业员工不同的学习需求。(郑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