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回顾——
2019年,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打造“三有”新城区、建设阳泉“首善之区”总目标总任务,夯基垒台、积厚成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区经济在由“疲”转“兴”基础上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交上了合格答卷。
第二届阳泉市文博会城区展区
第一届漾泉文化节
“贴心行动”之观摩产业转型成果
小米有品科技街
一年来,我们稳增长、调结构,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2.4亿元,同比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去除南煤产量大幅减少的客观因素,其他7家规上企业均实现大幅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1.5%。特别是在大规模减税降费总额超过1.04亿元的不利情况下,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同比增长8.8%。
一年来,我们打基础、利长远,“四个中心”蓬勃发展。牢固树立“项目兴区”理念,明确以项目建设促构建“四个中心”的基本思路,出台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长期性制度机制,启动了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项目工程,3个10亿元以上、6个5~10亿元、15个1~5亿元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山西中青旅建设有限公司完成注册;瀑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示范工程顺利签约;津澜智能仓储物联广场项目完成立项;德业居花园西区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四个中心”日益彰显出强大发展之势。
一年来,我们抓重点、保稳定,社会大局向好向优。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突出抓巩固提升,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县区综合排名全市第二。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积极化解政府和企业债务、房地产等方面风险,扎实推进“平安城区”建设,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一年来,我们促改革、增活力,改革红利全面释放。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行政村合并工作;区属国企国资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区管校聘”、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高标完成;村(社)治理新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基本形成。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全市首个同境外城市签署友好关系协议、与雄安新区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县区。
一年来,我们补短板、惠民生,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面开展“五城联创”,尤其是坚定“创卫有我,创卫必成”的信心决心,强机制、抓落实、破难题,为全市一举通过国家创卫暗访作出了努力。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家属区维修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及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建设步伐全面提速。
一年来,我们强基层、树新风,党的建设根基牢筑。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建带动各项工作全面进步,狠抓上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严格落实重大工作、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区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找差距、抓落实的成效初步显现。不断推进“三基建设”,探索形成了城市基层党建“三三四”工作模式;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具体措施,整治“绕推瞒拖靠”不良作风,树立了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会
创文创卫志愿服务活动
2020年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及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围绕“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牢牢把握打造“三有”新城区、建设阳泉“首善之区”总目标总任务,深入构建“四个中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2020年重点工作
津澜智能仓储物联广场
太好乐F2F智慧零售新模式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聚焦决胜全面小康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可持续,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抓好源头治理、过程治理和系统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盯政治、意识形态、经济金融等8个重点领域46项具体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构建“四个中心”
持之以恒推进转型发展
立足城市中心区定位,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首位产业,推动商贸物流专业化、品质化发展,筹划消费促进活动,高标准推进消费商圈建设,培育发展消费新业态,激发消费潜力,打造消费洼地,做优做强“城区品牌”;推动总部经济高端化、聚集化发展,打造企业总部集合体,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总部商业综合体,引进产业关联性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来设立综合型总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综合化、集约化发展,强化与高新科技企业的对接合作,积极探索实施“智慧监管”模式,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推动形成快速、便捷、多元的惠民服务体系;推动文旅康养业融合化、品牌化发展,按照“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做优小河古村、大阳泉古村等文化品牌,积极开发义井镇“五峪”旅游资源,集中连片打造融乡村旅游、休闲养老、田园养生为一体的“城市后花园”,让“阳光之城、泉泽之区”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坚持“项目为王”
推动项目工作全面突破
坚持抓质量、求突破,紧紧围绕“项目突破年”各项指标任务,把转型项目建设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硬抓手,在项目谋划、招引、落地、见效等方面取得大突破大进展。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大力推进“一城一园三区”工程,“一城”即以义井片老旧小区整体改造及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和大阳泉村、南庄村、义东沟城中村改造项目为支撑的城郊城周集中连片新城;“一园”即重点推进大唐369云工厂扩容增效,建设行业性、关联性强的新兴产业园;“三区”即打造城乡居民康复疗养区、人文生态休闲区和商贸物流园区。坚持建机制、强保障,严格落实关于做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一意见、两办法”,建立区级领导包保负责跟踪管理机制、义井镇、各街道与各企业单位之间的“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认领”工作机制,探索推行“项目管家”服务制度,健全项目方诉求响应机制,及时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突出精准有效
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
聚焦目标抓谋划,紧紧抓住国家赋予山西转型综改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战略机遇以及开展“十四五”规划的有利契机,着眼于“四个中心”建设进行谋划,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全市发展“盘子”。优化举措抓招引,深化“贴心行动”,创新乡情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团队招商、领导干部招商、网络招商等招商方式。瞄准关键抓成效,严格实行建账、理账、对账、交账、算账“五账法”,落实全程协办、代办机制,实现项目对接、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运营全过程、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确保引得来、落得下、留得住、发展好。
推进改革创新
全力释放发展新动能
突出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两个重点”,国企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深入推进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始终保持区属国有企业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要认真梳理各类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坚持好“一企一策”、派驻联络员、驻企帮扶工作组制度,精准有效解决企业难题。抓好人才、企业、机制“三个关键”,改进和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引进支持发展成长性好、市场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构建企业、平台、人才、机构、载体、专项“六位一体”创新体系。强化统筹兼顾,在做好“三医”联动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基础性改革的过程中重点抓好“放管服效”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等重点任务。
深化城乡融合
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进一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国土空间进行科学规划,把握行政区划调整重大契机,进一步完善城乡发展新思路。进一步推进城乡环境全面提档升级,在持续巩固创卫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专项行动”,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进一步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振兴,打造一批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农村产业项目,积极推进瀑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示范工程,总结好开展好“漾泉”文化节活动,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以政策优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以人为本”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创卫长效常态上狠下功夫,继续保持“全员出动、全天候工作、全社会发动、全区域创卫”的工作要求,形成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工作格局,以优美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在突出“三供一业”老旧小区维修改造这个民生重点上狠下功夫,高质量办好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保障普惠性民生上狠下功夫,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持续推进“区管校聘”“校长职级制”“中考改革”三个重点,探索“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稳步做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承接工作,建立健全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长效机制。
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提升抓经济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凝聚起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强大合力。鲜明树立结果导向,把抓项目的成效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干部能力、水平、作风的重要标尺,加大对项目建设的考核权重,更加注重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一线锻炼干部、识别干部。不断健全领导、创新、落实、监督等方面的保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