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组织推进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努力走好“三条路径”,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省考核的6项指标和省区域经济考核指标全部超额完成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财政总收入在减税9920万元和企业停产限产的情况下分别实现增长14.32%和9.62%
●工业投资连续2年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5%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
一年来,开发区围绕体制机制,坚决推进改革,“三化三制”迈出新步伐。“三制”改革中,引入第三方机构制定方案,基本完成全员聘用;有效推进过程考核、绩效考核,深化干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三化”改革中,组建集团公司,让专业公司成为园区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推进招商引资市场化改革,出台全员招商办法,规范操作规程,在全市率先组建招商公司,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市场化招商。
一年来,开发区围绕项目建设,坚决补齐短板,平台打造实现新突破。成立园区服务管理中心,担负起园区管理运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平台打造等职责。其中,驼岭头工业园形成约1000亩平台,庙堰园区形成300亩平台。科技大街南侧平台2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云谷科技创新园一期预计在今年陆续交付。
一年来,开发区围绕审批改革,创优发展环境,营商环境取得新成效。大力实施减税降费,市场主体明显增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基地1家,全市国家级“双创”平台全部在开发区集聚。推行“承诺制+并联审批”改革、“工程建设项目改革”,审批环节进一步精简,审批时限进一步压缩,开发区的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
2019年12月30日,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启“审管分离”工作,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图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高永红现场封存各单位原审批用章。
正在打造的东区科技园与同日标准化厂房
阳泉开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揭牌
正在建设中的驼岭头平台
2020年,开发区认真贯彻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以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目标,强化“项目为王”鲜明要求,深入开展“项目突破年”,突出转型、项目、改革、创新“四个重点”,做好平台保障、环境保障、底线保障“三大保障”,构建部门、园区、国企协同的“高效体系”,充分发挥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的作用,形成开发区高质量转型升级的新模式。
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二期项目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场
(一)以转型升级为牵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产业
推动“3+X”产业沿链聚合、集群发展。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引进新业态上下功夫。重点瞄准云计算、物联网和电子信息制造培育产业集群。云计算方面,以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IDC产业集聚区为目标,继续引进大型数据中心,争取装机能力达30万台。物联网方面,以建设智能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为契机,加快百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运营,带动相关制造业的引入,引进数据标注等业态。电子信息制造依托数据中心、服务器及相关设备需求,用好百度供应链,引进服务器、UPS、配电系统等,形成产业转型的有力支撑。二是装备制造产业在成套化、集群化、信息化上下功夫。以“集聚、智能、绿色、服务”为方向,挖掘提升阳泉传统制造业,推动煤机制造、通用机械、新能源装备的提质升级。煤炭机械以“四机一架”为重点,围绕数字矿井,加快智能化嫁接,推动传统制造转型。通用机械依托阳泉泵阀产业和新引进的汽车零部件、陀螺仪等,形成产业链式聚合。新能源聚焦智能电网建设、能源装备制造,策划和引进一批配套项目。三是新材料产业在总量上规模、技术上水平、产品上档次上下功夫。发挥阳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碳材料、磁材、耐材和铝材。碳材料方面,推动纳米洋葱碳产能增加至500吨;同时,加快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北京京辉气体合作,推动碳氢一体化发展;磁材方面,依托力腾高科、广盛源稀土,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扩大产能;耐材方面,依托金隅通达、华岭耐火等,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推动产品升级;铝材方面,发挥好阳泉氧化铝和电解铝优势,引进铝挂车、铝板材等。四是围绕开发区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环保产业和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引进物流业龙头企业,整合阳泉现有产业,推动智能物流园建设。环保产业依托现有环境检测基础,建设集检测、制造、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园区。科技服务业围绕服务和配套开发区主导产业,引进检测中心、认证中心、研发中心、总部基地等业态,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高质量发展新基础
今年全区计划实施项目57个,总投资2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亿元,同比增长18%。一是提升项目规模和质量。57个重点项目中,5-10亿元项目9个,增长42.9%;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增长62.5%。产业类项目投资大幅增长,数字经济项目投资3亿元,增长22.4%;装备制造业项目投资2.8亿元,增长111%;科技创新项目投资1.4亿元,增长40%。二是确保“五个一批”落实。抓项目投产,推动云谷科技创新园一期、百度二期土建工程、科技大街南侧平台标准厂房、北山公园西大门、科技大街等15个项目竣工。抓项目开工,克服疫情影响,推动百度云计算、云谷科技园等32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车路协同、北山公园智慧信息化升级工程、醇基燃料环保锅炉等15个新建项目开工。抓项目签约,一季度签约商业综合体、能源综合利用、轻铝挂车等8个项目,总投资26.62亿元;签约项目开工4个,开工率50%。抓项目包装,紧紧围绕十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认真研究国家战略,谋划推进云峰数据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阳泉智创城、智慧物流园等36个项目,做好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以成熟项目争取资金、招商引资。抓项目招引,专班对接、专人跟进、全程服务,推动在谈项目早签约,早落地。三是提升招商引资效率。在“练好内功”上下功夫,出台招商引资管理办法、中介人奖励兑现政策、重点招商产业政策等,完善招引项目载体资源库和招商图谱,初步搭建“四梁八柱”的招引规范体系。在精准招商上下功夫,聘请发达地区业内人士为产业发展顾问,设立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个招商引资服务中心,以“关键人”推动招商“精准化”。在市场化招商上下功夫,构建“招商公司+中介机构+专业团队”的招商机制,实施绩效管理。在提升招商引资效率上下功夫,组织专班推进,每周一次招商领导组会议,切实推动招商项目落地见效。
(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机制
持续推进“三化三制”改革,构建创新生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深化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三制”改革,实施绩效考核,推行岗位动态管理,彻底打破“大锅饭”“铁饭碗”。持续推进市场化运营,以开创集团公司为主体推进园区建设招商运营,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园中园”和参与园区运营管理。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升国有平台公司融资能力,推动资产整合,实现“资产”变“资本”;建立银企沟通机制,成立投资公司,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积极争取专项债券和新增中央投资支持。二是构建创新生态。围绕“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要求,加快省级“双创”基地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围绕“全市最优、全省领先”的目标,科学系统规划开发区构建创新生态的目标、路径、办法和政策,形成“施工图”。强化创新载体建设,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发展研究院;加快云谷科技园建设和运营,引入一流运营团队,按照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要求,打造阳泉“智创城”;进一步优化中试基地建设方案,确保“一个主导产业配套一个中试基地”“一个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一个中试基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立智能物联网产业联盟、科技成果转化联盟,鼓励产学研合作开展研发和技术攻关,实现规上企业创新全覆盖。强化“人才兴区”战略,招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充实到创新管理队伍;紧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关键人”,通过顾问指导、退休返聘、人才租赁等举措,探索柔性化、弹性化引才机制;采取双向挂职、共建专业、产业协同等方式,深化与高校合作。强化要素配置,补齐金融创新短板,设立投资公司和产业发展基金,带动和引进各类投资机构支持创业创新。开展政策研究,确保支持创新的政策在对标先进的基础上再“加一点”。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按照“三对”“六最”要求,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进审批时间再压缩,打造“承诺制+并联审批”品牌,推进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切实实现“一扇门”“跑一次”“一张网”“一个窗”。与知名资讯公司对接,择优合作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努力打造对标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四)以产城融合为支撑,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平台
全力建设“城、人、产”融合引领区,以城市升级培育产业载体,集聚发展要素,增强创新动能,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一是坚持规划引领。高水平编制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基于“大阳泉”视角,重构开发区城市空间结构,打造以漾泉大道为主的活力轴,以义白路为主的智慧轴,以新城大道为主的服务轴,推动开发区成为撬动全市市域空间发展、拉动中心城区发展方向的战略支点。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围绕城市建设提标升级,推进奥特莱斯购物中心、青岛路改造、棚户区安置房建设,组织编制漾泉大道、科技大街、北海路等重要地段城市形象规划,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三是加快平台载体建设。加快完成驼岭头南北平台的平整和配套,形成1192亩的项目用地;完成庙堰园区810亩平台的平整和配套。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完成2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加大征地拆迁力度,多方筹集资金,积极协调沟通,克服各种阻力,为今后项目用地做好前期工作。完成规划环评、地质灾害评估、区域节能评估、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区域评估,推动“标准地”实现出让。
(五)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形成高质量发展新保障
突出创新引领,继续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围绕“树品牌、补短板、抓融合”,全面推进“党建+”工程。一是统筹推进党建工作。抓好党建与改革、创新、发展的深度融合,构建机关、驻地单位和派驻机构党建工作的统筹机制,建立对驻地单位和派驻机构党建的绩效考评机制,形成“一盘棋”。二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党建阵地、党建活动三个品牌,打造开发区党建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形成激励干部敢为、愿为、善为的机制。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持续整治“四风”,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用好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形成担当干事的正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