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许多老旧小区供热管线年久失修,管网腐蚀严重,保温效果差,管径设计不合理,跑、冒、滴、漏等问题严重影响供暖质量,管线失水量大,输送能力明显下降。这样既浪费了能源,也影响了供热效果,还存在安全隐患。进一步保障居民供热安全,改善居民冬季取暖条件,加快老旧小区管网改造,解决供热等老旧管网跑、冒、滴、漏问题,提高承载能力,减少安全隐患,不仅关系我市老旧小区群众能否温暖过冬,更关系到大气环境治理。

  我市集中供热起步于1988年,由市热力公司承担着全市集中供热建设和运行管理的重任。公司所辖在网供热面积3198.75万平方米,其中市区2123.65万平方米,郊区175.3万平方米,平定区域679.8万平方米,矿区220万平方米,用户总数突破了25.8万户,供热主管网达到约1382.65公里。阳煤集团“三供一业”供热分离移交以后,用户总数将达34.6万户。公司下辖热力站262座,受益群众超过70万人。市区热电联产供热普及率达95%。2018年清洁取暖工程及改造项目的技术方案已全部完成,项目施工也已基本完成。清洁取暖工作累计完成市区、平定县、郊区约165万平方米技术方案的设计工作,圆满完成120万平方米的目标任务,并已全部竣工验收。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热源能力不足,热网建设滞后,制约我市集中供热发展。当前,我市南北各区域独立供热,未形成统一网络,后备热源不足,热网主干线输送能力已达极限,存在供热安全隐患。目前各主要热源实际供热能力低于设计能力。

  工程建设资金匮乏。近年来,因清洁取暖工程的实施,需要施工的项目较多,这些项目涉及的用户大多处于偏远区域,距离主热网较远,并网工程涉及主管网的延伸和新建工程量大,投资较高,如果持续推进供热范围以外的清洁取暖用户,进一步对现有管网扩网增容,工程建设资金将更加短缺。

  随着供热市场开放,供热专项规划和发展现状对接滞后,热网建设与热源配置匹配性差。

  群众认可度低。由于受传统取暖观念和清洁能源使用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群众对清洁取暖工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认可度不高,对清洁取暖工程的推进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建议: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清洁取暖工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解决老旧小区清洁取暖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强化责任,创新方式,精准施策,标本兼治,切实把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改造当作重中之重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加快补齐供给短板,尽早解决民生痛点,让人民群众有更真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规划引导,突出重点,科学做好顶层设计。供暖是最大的民生之一,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以改善民生、保障供热为目标,科学务实制定我市老旧小区清洁取暖规划,通过多种方式,改造老旧小区的供热管网;尊重居民的意见,让居民自行选择改造方案,综合考虑能源供给安全、运行使用成本和群众可接受程度,科学选择清洁取暖方式,提出经济适用、效果良好、百姓认可的取暖方案。要按照区位特点分梯队有序推进实施,让取暖工程真正温暖市民的心,也让我市变成一座更加有温度的城市。

  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清洁取暖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和科技创新力度。结合我市实际,出台推进清洁取暖工程的各项政策。加强新能源、新项目、新技术开发利用,不断提高清洁能源产品的供应保障能力。做好居民取暖价格评估,完善居民气、电等清洁能源补贴机制,多渠道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力争使我市清洁取暖补贴标准与其他地市相当,既要保证群众用得上,又要保证群众用得起。大力推进集中供热。统筹电力和热力需求,利用城区及周边热电联产、工业企业余压余热资源和气电供应条件,加快完善热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集中供热和气电等清洁能源供应范围。加快特高压大容量输电通道、天然气供气管道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支持风电、光电、地热和核电的开发、消纳和输出,提高区域内清洁能源的供应规模。

  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把推进清洁取暖工程作为市民环保教育和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让人们认识到推进清洁取暖既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既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履职尽责,也需要每一个人切实行动起来。开展清洁取暖公益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大力宣传传统燃用劣质散煤的危害、清洁取暖工程的现实意义、政策法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清洁取暖意识。及时总结推广清洁取暖工程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引导群众树立绿色生活意识,深化认识和理解,增强信心和耐心,在全市凝聚起推进清洁取暖工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