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九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回眸

2019年中国旅游日 藏山景区

梁家寨生态旅游区

  2019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盂县不断完善思路,创新举措,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取得四个方面的成效:

  经济发展向好向优。GDP总量达到129.8亿元,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4%。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电力、制造业和煤炭产值占比呈“两升一降”的良好态势。投资、信贷和用电均呈两位数增长。财政总收入18.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26.7%,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

  重点改革有力推进。积极稳妥完成机构改革,党政机关科级领导职数精简36%,43个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完成行政职能划转;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强银企对接,重启停产企业,盘活沉淀资产3.9亿元。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裕光煤电盂县电厂2×100万千瓦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1亿元,中广核、国信、粤电等一批新能源发电项目加快建设和投产,盂县通航产业园、大唐信科呼叫中心服务外包等一批转型项目签约落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清产核资、成员界定、折股量化、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等工作。村(社)治理新体系试点工作全面铺开,推进行政村合并,行政村减少166个,合并数量全省第一。纵深推进“放管服效”改革,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民生福祉有效提升。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供热设标改造、下庄移民新村建成入住、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成,县中医院搬迁投入使用、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县城小街小巷改造,公厕、停车场新建改建,人居环境连片整治,城乡环境大为改善。筑牢安全生产底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1%,进京零非访县。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县城建成区优良天数达到252天,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管党治党全面从严。主题教育成效明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党员全员测评和科级干部知识竞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60个,科级干部“三服务”办理实事551件,切实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干部1200余人次;积极稳妥调整科级干部11批301人次,干部结构更趋优化。“贴心行动”联系慰问在外人员1万余人,建立中山大学县级教学研工作站和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开展政治巡察,严肃追责问责管党治党不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严厉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

“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县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实体火炬传递盂县站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年。中央、省委、市委提出的工作思路和要求,为我县做好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县要做到“四个全面对标、四个坚定不移”:要全面对标“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坚定不移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要全面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全面对标转型综改目标,坚定不移走好转型发展之路;要全面对标“三个导向”标准,坚定不移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

  未来五年,要着力抓好“五个五”:

  做到“五个坚持”。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要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以大项目引领产业集群发展,要在深化改革中增强发展活力,要聚集培育用好人才“第一资源”。

  紧盯“五件大事”。要紧盯“电”的事,做强绿色支柱产业,要紧盯“水”的事,解决基本资源保障,要紧盯“地”的事,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要紧盯“园”的事,搭建转型升级载体,要紧盯“人”的事,激活核心要素活力。

  聚焦“五个产业”。要完善产业规划,围绕清洁能源,绿色建材,通用航空,文旅康养,特色农业五个产业谋项目、抓项目、上项目,培植壮大骨干企业,拉长、做大产业链,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 形成支撑转型发展的产业架构。

  建好“五类路”。建好城市主干路,提升城市品位;建好县城环形路,缓解交通拥堵;建好出口联网路,促进区域融合;建好太行旅游路,助推旅游开发;建好“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

  治好“五条河”。要统筹抓好河道清障清淤、岸坡整治、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河流管护、生态绿化等综合治理,打造香河、秀水河、乌河、龙华河、滹沱河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治水样板。

2020年全县经济工作的总体发展思路及举措

县城供热提标改造

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王炭咀村

裕光煤电盂县电厂2×100万千瓦项目

  2020年全县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市委“聚力六大突破,实现转型崛起”总体思路和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实施“项目突破年”,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区域强县,确保我县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主要考虑2019年年中开始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会在2020年前4个月形成翘尾减收影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以上和6.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各项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全力做好以下八方面重点工作:

  坚持转型为纲,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要大力实施能源革命,推动煤炭支柱产业绿色发展。要推动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炭清洁运输高效利用、煤电一体化发展和煤炭固废综合利用;二要着力抓好改造提升,助推传统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耐火产业实施整合重组计划,建材产业推动现有建材企业“关小汰劣”,铸造产业要提质升级。三要加大力度引导扶持,培育新能源、通用航空、新材料、现代物流、文旅康养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坚持项目为王,全面夯实发展基础支撑

  要以“项目突破年”为抓手,实施重点项目63项,其中新建项目49项,续建项目14项,年度计划投资67.2亿元。一要抓好园区建设。开发区力争尽快获批、进一步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厂房建设,满足企业“拎包入住”。二要抓好重点产业项目。今年实施重点产业项目30项,年度计划投资35.4亿元。三要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同时,加大产业项目谋划,逐步形成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即双百亿元级“煤电+”产业集群、百亿元级建材产业集群、百亿元级耐火产业集群。四要抓好招商引资。聚焦清洁能源、绿色建材、通用航空、文旅康养、特色农业五大产业。五要抓好项目推进保障。全面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保责任制,继续坚持“挂图作战”机制,以上率下推进项目建设。

  坚持改革为要,不断增强转型发展活力

  一要深入推进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开发区获批后,要尽快完成开发区机构设立,复制推广省综改示范区先进经验,争取“三化三制”改革一步到位。二要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企业“三供一业”维修改造步伐,成立国有企业服务中心,全面完成交通、住建、水务等县政府工作部门与所属企业的脱钩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僵尸企业”市场化出清、国有独资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文旅、商业等领域专业化重组。三要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推进项目预评审制度,同时全面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改革政府投融资体制、建立促进产业转型、乡村振兴的基金体系和组建专项债券专班。四要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全面落实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措施、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技改奖励资金,设立专项纾困资金,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企业进行适当补贴。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建立完善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联系制度,深入开展“干部入企服务”和“贴心服务”。五要积极推动教育、医疗、医保、养老保险和公共交通等领域的改革。六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抢抓机遇扩大出口规模。积极融入京津冀、雄安新区发展,主动对接东部、中部省份产业转移,承接优势产业来我县发展。

  坚持创新为上,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抓好开发区创新发展,使其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鼓励创业基地提档升级。加强与大学的合作,建立校企、校地创新研发机构。用好中医专家室,开发更多药食同源新产品。建立中小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全覆盖。要积极培育创新主体。精准扶持初创微型企业,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速高新技术企业育成。要加快培育创新生态。抓好国家、省、市创新政策的落地落实,制定出台我县支持企事业单位进行科研创新的制度。落实人才激励措施,强化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坚持融合为途,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要抓好大县城建设。以宜居宜业为目标,产城融合为抓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和生活服务业,稳步推动初中向县城集聚,引导县域人口主要向县城集中、在县城就业上学居住。要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二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建设西南外环、西北外环、东外环及省道双阳线盂县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水电气暖管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激励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工商资本下乡和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三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攻坚为重,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

  一要决战完胜脱贫攻坚战。强化“军令状”和“交总账”意识,保持扶贫资金投入只增不减,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地落实。继续深入开展驻村帮扶,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全面排查整改,做好涉贫风险隐患防范,做好脱贫攻坚普查。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扶贫产业,管好用好扶贫资产,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二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打胜碧水保卫战、打好净土保卫战和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三要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规范举债融资行为,妥善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各类突出风险。持续做好信用风险监测,加强网络经济风险防控和金融秩序整顿,切实维护金融秩序稳定。

  坚持民生为本,持续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要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打造聚景园“家政用工市场”,深化劳务合作。二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要下大力抓好基础教育、校长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县城发展积极布局新建幼儿园、中小学校舍,加快推进阳泉北高校园区建设。三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各项社保政策,落实低保户、特困户等群体扶助政策,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四要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推进“三特兴医”工程,实施县医院传染病楼及康复急诊医技楼项目建设,启动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项目建设。规划新建中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做好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孕产妇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服务。五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完成8处乡村文化站室和文化广场建设,开展“文化进万家”“戏曲进校园”等公益性文化活动,挖掘民俗文化,扎实做好文物保护、非遗传承工作。六要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健全完善最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持续开展安全风险排查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坚持效能为先,全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

  一要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按照“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一系统、一城墙”总体要求,构建数字政府体系。高标准完成新政务大厅建设,加快政务外网升级改造,推进“一网通办”,依托“三晋通”APP,推动更多热门便民服务事项。二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面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面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3545”专项行动改革,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开通“12345”统一政务服务热线,打造政务服务“总客服”。按照“三对”“六最”要求,开展营商环境升级专项行动,推动我县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图片由张志华、韩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