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助推改革发展民生改善
——市人大常委会二〇一九年工作综述之三
服务发展、关注民生、保障法治,是人大工作永恒的主题。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依法开展监督,全面履行职能,积极推动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见功见效。
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力。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监督工作融入全市大局,唱好助力高质量发展“重头戏”“主题曲”。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新的风险挑战,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会议指出,紧紧抓住《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山西省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的重大政策机遇,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牢固树立项目兴市理念,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努力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思想,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稳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一年来,市政府在财政税收、人才政策、金融服务、基础设施、资源集聚等方面,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科技投融资渠道有效拓宽,产学研合作向纵深拓展,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亮点。
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听取市直有关部门及县区政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市委《强化责任担当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6”行动方案》情况汇报,提出强化政策落地、优化营商环境、支持转型升级、拓宽发展空间等建议意见,推动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一年来,市政府制定实施36项具体措施,在清理拖欠账款、减税降费、股份制改造、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放开投资领域等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企业资本振兴、龙头企业培育、优势企业上市步伐明显加快。
市人大常委会还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对能源革命、大数据产业、旅游产业、现代农业和农民合作经济发展的工作监督,助力经济蓄能增势,稳中向好。
向财力高水平保障聚焦发力。规范财政运行、强化财力保障,事关改革发展和民生改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经过几年的努力,市人大常委会对政府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工作逐步完善,特别是从2018年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向人大报告制度,到2019年分别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标志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正式纳入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范围,有效贯彻了“人民资产属于人民,人民资产由人民监督”的民主理念。
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公共财政预算决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审查监督,第二十五次、二十六次、二十七次会议分别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18年市本级财政决算、2019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暨市本级新增债券预算调整方案、2019年市本级收支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家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重点领域支出预算及政策落实情况报告》,作出了批准财政决算、新增债券预算调整方案、收支预算调整方案的决定,确保为百姓管好“钱袋子”。市政府坚持过“紧日子”,让百姓过“好日子”,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左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支持和监督政府审计部门充分发挥规范预算管理、维护财经纪律的职能作用。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二十七次会议分别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财政审计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市政府认真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审计整改注重促进制度机制的完善,对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积极予以纠正,全市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高效。
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财政预算决算审查监督方式,加强人大预算联网监督中心建设,如期建成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中心。中心创设私有云模块,植入“大数据+”理念,在全省首家完成软件建设和开发应用,财政、审计、发改、社保、统计、国资等领域信息连通、资源共享,涵盖了全市2017年以来的财政预决算数据,形成了数据共享、资源共用的大熔炉,市直413个部门单位的预算资金动态,全部纳入市人大常委会在线监督。3月26日,全市预算联网监督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对加快县乡预算联网中心建设作出动员部署。经过自上而下的共同努力,在全省首家实现市县乡三级人大预算联网建设全覆盖,构建完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预算联网监督体系,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步入了信息化通道。各级人大代表可以在市县预算联网中心或就近代表联络站查阅相应层级的预算联网资源。我市加强预算联网监督中心建设、创新财政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实践,为全省树立了标杆,也走在全国前列,省人大常委会三次印发专报,推广我市预算联网系统建设的经验。
向城市高颜值底色聚焦发力。面对复杂严峻的环保形势,年初,市委专门召开环保工作会议,市委常委会专题审议环保工作议题。188体育在线|投注|官网:四次会议闭幕之后,市人大常委会及时贯彻市委决策和四次会议决议,部署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成立以常委会主任为组长的执法检查领导组,召开执法检查工作部署会议,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协调联动,暗访12个重点部位,抽查7个重点企业,发现25个突出问题,将执法检查报告及问题清单向市委呈报,向市政府进行反馈,并多措并举,强化督办,靶向发力,促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有效整改,助推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6月18日至19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18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就保持战略定力、完善治理体制、解决突出问题、打造生态铁军提出审议意见。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河长制推进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实现“水清、河畅、堤固、岸绿、景美”目标的八项措施,并召开联组会议,就市政府2018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市政府副秘书长及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15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应询。提问、回答、追问、补充,这样的流程持续进行了3个小时。16名组成人员所提问题反映基层声音、传递群众诉求,每个问题都是市民关注的热点焦点。应询人答得坦诚,不回避不掩饰,答出了责任和担当。分管副市长到会听取意见,代表市政府作了表态发言。会后,市政府根据组成人员所提问题,逐条制定整改措施,纳入生态环保“夏季攻坚”行动、违法排污大整治“百日清零”专项行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狠抓落实,对标一流、合力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
向人民高品质生活聚焦发力。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围绕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保障群众文化权益,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的报告》。会议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改革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强化领导、完善规划、完备功能、填补空白、补齐短板,加快实现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准化、均等化发展目标。围绕实施体育惠民工程,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山西省全民健身促进条例》执法检查,推动有关部门深入贯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和体育工作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设施建管、注重素质教育、涵养人才资源,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保障性住房是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民心工程”。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保障房建设情况专题调研,要求市政府有关部门提高思想认识、科学调查研判、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提升保障能力,真正起到顺民意、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的积极作用。一年来,我市继续加快住房保障建设,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基本建成8019套。曾经脏乱差的棚户区,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旧貌换新颜,惠及千万家。
市人大常委会还围绕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组织调研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围绕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组织调研防震减灾工作;围绕做好城乡特困人员供养工作,确保特困人员获得必需的社会保障,组织调研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围绕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促进清真食品行业发展,组织调研《山西省清真食品监督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围绕构建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组织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贯彻实施情况;围绕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监督举措,件件聚焦群众关切,事事回应百姓所盼,有力推动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促进民生持续改善。
向法治高标准建设聚焦发力。法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是公民权利的“保护神”,也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要求压紧压实政治责任,坚持依法严打不动摇、深挖彻查不松劲,健全长效治理机制,保持高压震慑态势,不断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助力形成黑恶必除、除恶务尽的高压态势。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一项重大举措。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公益诉讼工作情况的报告》,并于12月25日召开的第二十七次会议作出《关于加强和支持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推动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行政机关自觉接受监督,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公安机关支持和配合监督,推动形成全市各级和社会各界共同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良好氛围。自2017年 7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全面推开以来,我市检察机关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35件,全力做好公共利益“守护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推广我市开展检察公益诉讼的工作经验。
人大信访工作是党和国家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及工作机构积极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受理、交办和督办信访事项164件,推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坚持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人大代表参与信访工作机制,出台市人大代表反映或转递的群众信访事项办理办法,建立人大代表参与信访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专家库,遴选50名人大代表参与全市信访多元调处工作,为解决群众困难开通“绿色通道”。坚持推动信访工作从参与保障型向服务决策型转变,对我市中小企业信访突出问题开展深度调研活动,对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难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和需要帮助解决扶持的情况有了清醒的认识,为市委科学决策、人大常委会民主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全省化解信访隐患贡献了阳泉智慧,得到省人大常委会充分肯定。
人事任免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干部任免和监督纳入法治建设轨道,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阳泉市国家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实施办法》,严格规范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任中听取相关情况说明、任职提请、供职发言、审议发言、投票表决,任后颁发任命书、宪法宣誓程序,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73人(次),有效贯彻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的宪法精神。认真落实《阳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任命的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加强监督的意见》,开展对被任命人员的述职评议,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体育局等10个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市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的述职报告,由33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5名人大代表逐个点评,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对12名被任命干部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均为满意。无论是被评议人员,还是参加评议的人大代表和组成人员,都深深感受到,这次述职评议,评出了精气神,评出了新动力,评出了正能量。经市委批准,市人大常委会将在本届任期内,对被任命干部述职评议全覆盖,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更好地依法履职、依法行政,真正实现“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韩骏升 郝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