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供市场信息服务。要统筹农业、供销、招商、信息中心等部门,加强市场调研,科学分析全市自然气候和土地资源优势,选择提供适合我市特点、市场良好的农业种植项目。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政府牵线搭桥,建立“公司+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让农民找准方向,减少盲目性,知道该种什么。
2.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各级农技部门要和市场对接、和公司对接,有针对性地开展种植技术培训,让农民尽快掌握新的种植技术,加强田间管理,生产出品质优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让农民知道怎么种。
3.加大扶持保障力度。调整农业种植,对农民来讲,心中既充满了希望,又有深深的恐惧,调产本身也有着很大的风险。政府可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对种苗、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予以适当补贴,减少农民投入成本,并提供农业保险保底,让农民吃到定心丸,敢于主动调产。
4.努力宣传本地特色农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对于我市生产的优势农特产品,各级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向推介旅游一样,通过市内各级媒体集中宣传,让全市人民形成共识、有自豪感,从而主动推介,积极宣传,用政府媒体带动新媒体、自媒体进行宣传推广,逐步扩大本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优势。
5.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主体。要加大对积极调产、带头发展效果好、具有引导示范作用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的扶持,鼓励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标准化、全程可监控、可追溯种植,以点带面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6.重点培育一批新农村经纪人和电商企业。要发挥现代互联网的作用,加大对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的扶持,培育一批有现代互联网思维、有市场竞争意识、了解本土情况、扎根农村发展的新农村经纪人和电商企业,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市场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