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汇聚好声音 > 人大代表

李明义代表:关于加强我市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建议

阳泉市政府 www.yq.gov.cn 2018-03-24 09:08 来源:阳泉日报 放大 正常 缩小

 
  李明义代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门对全市农村文化建设十分重视,注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设施多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工作机制不活,专业人才缺乏;文化载体不丰富,乡村之间缺乏交流;文化投入不足,发展势头较弱;重复项目多。为此建议:

  加强领导,弄清服务对象。政府及文化部门要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将农村文化事业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工作业绩考核,积极构筑“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以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大繁荣,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加大投入,真正做到物尽其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必须加大对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倾斜,切实保障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文化部门要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切实抓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农工程建设。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寻求社会力量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支持扶助,努力为农村提供满足群众所需的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已有的设施必须有专人管理和维护。

  政府出面,整合资源,统筹规划。要充分发挥文化站(室)的阵地作用,加强与工青妇学校组织的联系互动,有计划、有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坚持贴近农村、贴近实际,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广泛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大型、示范性活动与平时的小型、分散性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群众就近、方便地参加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地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各级政府在投资建设时,一定要统筹规划,旅游资源、特产资源、文化资源都要考虑在内,避免重复建设。

  创新机制,充实乡村文化队伍。政府及文化部门在抓好“送文化”活动同时,要更加注重“种文化”工作。一方面要坚持深入基层特别是边远乡村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多为基层选送一批农村适用、群众喜爱的图书,通过乡镇文化站定期将图书流动到村文化活动室,方便农民群众就近读书,真正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快对农村文艺人才的发掘培养与教育。积极开展乡村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文艺骨干。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村文化干部队伍中,稳定乡村两级文化队伍,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使文化下乡活动实实在在惠及群众。

  突出特色,推动发展。要加强对乡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着力发展我市乡村特色文化。积极扶持乡村民间文化团体,力争每个乡村社区都有自己的文体队伍。要大力鼓励和促进以国家、省、市非遗项目为主题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锣鼓秧歌、社火、戏曲、剪纸等民间艺术活动的开展;要依托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和建设,全面打造富有乡村文化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此外每年还要定期组织开展文化艺术和民间文艺展演活动。通过示范引导,以点带面,互相交流,进一步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积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正确引导农村文化的价值走向,巩固发展农村文化阵地,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附件下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