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千万工程”引领乡村“蝶变”
  • 访谈主题: “千万工程”引领乡村“蝶变”
  • 访谈日期: 2025年06月27日
  • 访谈嘉宾: 阳泉市农业局农村社会事务科科长宁春宝
  • 访谈简介: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市广大乡村积极对标先进,聚焦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完善、绿化美化等查找短板、明确标准、细化措施,助力美丽阳泉建设。本期节目,市农业农村局将介绍工作进展、具体举措及经验做法。
访谈摘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阳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推出的《在线访谈》节目。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市农业局农村社会事务科科长宁春宝。

宁春宝:主持人好,各位网民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市推进千万工程的具体做法。

宁春宝:“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从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年来,浙江省持之以恒实施,探索出一条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全市深入学习贯彻“千万工程”经验,立足我市实际,在广泛调研,深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四区五类双百”乡村全面振兴计划。四区即打造平定南川河-桃河沿线传统村落保护区、盂县东高速口至藏山沿线城郊融合发展示范区、郊区西南舁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乡村旅游发展区,四个区域串联起25个乡镇318个行政村,惠及人口10万人,涉及果蔬种植、农产品加工、食用菌生产、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拥有红岩岭、娘子关、翠峰山等40个旅游景区。五类即根据村庄自然条件、发展差异等,将全市620个村分为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基础改善类、搬迁撤并类等五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类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城郊融合类村庄156个村占行政村总数的25%)要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集聚提升类村庄186个占比30%)补齐农村污水、供水、改厕等发展短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特色保护类村庄70个占比12%)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基础改善类村庄188个占比30%)重点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提高产业发展能力搬迁撤并类村庄20个占比3%)尊重农民意愿组织开展搬迁工作,村庄原址因地制宜复垦或还绿,增加乡村生产生态空间。双百2027年集中打造200个精品示范村。2024年,我们完成投资2亿元,打造80个精品示范村,涌现出平定县尚怡村、盂县后元吉村、神泉村、郊区燕龛“四村”、城区“五峪”等一批典型,示范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今年,全市计划投资1.88亿元,再打造80个精品示范村,目前已完成投资0.53亿元。

主持人:通过大量的工作,农村的人居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宁春宝: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必须下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招“先手棋”。“十四五”以来,全市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全力推进垃圾、污水、改厕“三大革命”,农村环境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一是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全市农村配备保洁员2433名,各类车辆1545辆,建成垃圾中转站36个,垃圾焚烧电厂1个(荣光发电厂),垃圾填埋场3个,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覆盖自然村比例达到96.9%。全市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城区、矿区、高新区纳入城市环卫体系,平定县、盂县、郊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三方公司开展垃圾收集、转运、处置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此外,今年全市组织实施了平定县偏远镇村生活垃圾小型化分散式焚烧处理试点项目,在巨城镇、柏井镇、锁簧镇建设分散式焚烧处理设施,探索适合我市偏远乡镇的垃圾处理新模式。

二是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620个行政村,205个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治理管控率33%。分治理模式来看:建成区周边124个行政村采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集中处理,乡镇政府驻地、村庄规模较大的34个行政村采取自建污水处理厂和铺设污水管网集中处理,村庄规模较小、人口较少的47个行政村采取污水收纳处理并开展资源化利用。完成5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并通过验收。建立了黑臭水体摸排机制,全面排查新增农村黑臭水体和反黑反臭现象。

三是务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市农村改厕基数为18.95万户,卫生厕所总户数达到13.69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2%,与“十三五”末相比增长35个百分点。“十四五”以来,各级投入户厕改造财政资金1.6亿元,完成农村户厕改造5.95万户,占“十四五”规划任务的88%。印发《阳泉市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农村户厕改造补助政策为每厕2000元,省、县各负担50%。确定我市农村户厕改造标准为“四有三无两不一处理”(即:有墙、有顶、有门、有窗;无蝇蛆、无臭味、无暴露粪便;粪池不渗漏、池口不裸露;粪便达到无害化处理);建立县乡村户农村卫生厕所协同管护机制,完善“县级引导、乡镇统筹、村级落实、农户负责”的运行管护制度。目前,利用中央奖补资金和省级补助资金购置清粪车89台,建设村级大三格化粪池118个,建设区级(矿区)粪污处理中心1个,采取“户厕+吸粪车(管网)+处理终端”的技术路径,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四是着力提升村容村貌。全市以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广泛发动群众,以解决村庄“脏乱差”问题为重点,持续开展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六乱”整治。“十四五”以来,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杂物65万余吨,559个村建立了村庄保洁机制和门前“三包”责任制,549个村建立了村庄清洁监督机制,570个村将村庄清洁纳入村规民约,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农膜回收率达到84%,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清洁干净。

今年,按照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会工作部署,从6月开始,我们利用三个月时间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市、县、乡镇、村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以整治生活垃圾杂物、整治私搭乱建、整治农村污水、整治农村厕所、提升村容村貌“四整治一提升”为重点,聚焦交通沿线、河塘沟渠、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区域,在全市开展全覆盖拉网式环境卫生集中清理整治,深入解决一批影响乡村环境卫生的顽瘴痼疾,打造干净整齐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我们坚持边摸排、边整治,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工作台账”,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原则,集中力量开展“拆、清、建、绿、管”一体化闭环整治提升,做到清拆治结合。在清理村庄内外积存垃圾、建筑垃圾、白色污染物的基础上,将规范垃圾收集点布局和管理使用,健全完善“户入桶、村收集、镇转运、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垃圾闭环处理。此外,我们还将重点整治私搭乱建、农村污水,巩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成果。针对清理整治后的空地,按照“宜建则建、宜绿则绿、宜耕则耕”原则,结合村庄规划因地制宜盘活利用。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整治、长期保持,需要全民参与,让村庄从“面子”美到“里子”。组织各村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积分制奖励、美丽庭院评选等形式多样的举措,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树立“环境共治、成果共享”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以“主人翁”身份主动参与村庄净化、美化,为美丽阳泉建设添砖加瓦。

主持人:再次感谢您做客今天的节目,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