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让幸福养老触手可及
  • 访谈主题: 让幸福养老触手可及
  • 访谈日期: 2025年04月14日
  • 访谈嘉宾: 阳泉市城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闫志虎
  • 访谈简介: 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51000余人,占全区总人口22%以上。城区聚焦打造康养品质之城,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积极打造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为抓手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擦亮“灵秀阳泉·康养城区”品牌,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访谈摘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阳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推出的《在线访谈》节目。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城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闫志虎。

闫志虎: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先介绍一下城区养老工作的总体情况。

闫志虎:近年来,阳泉市城区始终聚焦养老服务这一民生问题,为了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深化创建省级养老服务模范区,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通过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健全机制、强力推进的办法,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为抓手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把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增进老年人民生福祉做为养老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办好老年人的大事小情,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提升全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开创城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城区总人口229711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51273人,占比22.32%;65岁以上老年人35051人,占比15.26%;80岁以上老年人6646人,占比2.89%;60岁以上重度残疾老人652人,占比0.28%;60岁以上失能老年人465人,占比0.2%;60岁以上留守老年人47人,占比0.02%;60岁以上空巢老年人1883人,占比0.82%;60岁以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127人,占比0.06%。城区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每年都将养老服务工作列入全区发展重要议事日程,列入为民生实事。多次召开区委、区政府会议研究部署养老服务工作。城区区委书记王晓丽、城区政府区长李海民、分管副区长翟瑞庆多次进行养老服务专题调研,对全区养老服务工作进行统筹推进。城区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老年人照顾服务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全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满足城区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的社会问题,2022年城区政府专题会议提出了建设城区老年福利中心,2023年成立工作专班,完成项目前期手续,2024年城区老年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同时,积极构建“住、养、医、护、康”五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完善城区“一镇一街一养老中心”空间布局,深入推进“小机构、大功能、嵌入式”的一体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努力打造社区“15分钟便民养老圈”,着力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高度契合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主持人:养老工作有哪些举措?

闫志虎:强化兜底保障,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民生实事。

积极开展探访关爱特殊困难老年人活动,把贴心、舒心、安心的服务带到老人身边,截止目前,全区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人数1381人,探访关爱次数12439次。把辖区老人按照身体状况和服务需求进行分类,整合辖区养老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爱心企业等资源,联合驻地单位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服务,并建立了茶艺室、图书室、瑜伽室等,每天开展相关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落实津贴补贴,增进老年人福祉。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老龄办联合制定下发了《阳泉市城区高龄津贴发放实施方案》,从2024年1月1日起,为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截止目前,高龄津贴发放92555人次,775.31万元。为低保家庭失能老年人100人次发放护理补贴1.078万元。2024年10月起为低保家庭中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助餐补助,制定了《城区80周岁及以上低保家庭老年人助餐补助办法(试行)》,按照每人每月90元的补贴标准,为城区40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发放了助餐补助,共发放助餐补贴资金2.16万元。

主持人:养老工作中,有哪些创新做法呢?

闫志虎:创新服务模式,打开老年群体“银龄生活”新方式。

为了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积极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在老有所养上持续发力。目前城区辖区共有6个养老服务机构,其中5个市级养老机构,1个区级养老机构;5个养老服务站、11个社区幸福食堂和13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涵盖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等相关养老服务模式。探索田园式养老模式,破题银发经济发展路径。义井镇南庄北岭“田园式”旅居康养、农文旅综合体项目,位于阳泉市城区义井镇南庄村,投资1500万元,占地面积20亩。项目包括道路修缮、管道工程、乡村景观改善、民房改造9栋小院。新建蔬菜、水果采摘园11亩,新建鱼塘400平方米,配备食堂餐厅,打造乡村旅居+田园康养的休闲生活方式。目前项目配套的五个果蔬大棚以及接待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康养餐厅正已经建成,老年公寓的样板间已经具备入住条件,整个项目建成后,一方特色小院,不仅是老人日常起居的生活空间,更是一处休养生息的精神家园。科技赋能,助力康养产业推陈出新。启动“中康爱邻里·虚拟养老院”项目,积极探索居家互助养老新试点。通过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搭建“区一乡镇(街道)一村(社区)一爱心商家”四级服务网络,整合多方资源,探索以“邻里互助+层级队伍+智慧终端+积分激励”为运行机制的互助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老年服务。本项目于2024年6月立项,并通过“1234”工作法,即成立“1”个服务机构,建设“2”个服务平台,打造“3”支队伍,提供“4”类服务开始落地实施,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支持,共同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智慧互助养老”将为实现居家养老、专业化养老提供有力支持,成为我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目前,以政府大院社区为试点,完成全区首个“社区虚拟养老院”的打造,“一键呼”平台已经完成搭建,正针对市政府大院社区235户特殊困难老人开展探访建档工作。为全区70余名城乡低保户中的困难失能老人配备“一键呼”智能设备。同时,城区联合中国电信阳泉分公司搭建智慧社区康养服务平台,在南山路街道阳坡垴社区试点开展老同志居家养老智慧监测,对接市民政局引进安装AI跌倒呼吸心率检测仪、烟雾传感器等智能设备,提升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打造智慧服务平台,聚焦老人的医、康、养、食、购、行等方面,一方面将老人的基础数据、健康数据、服务数据等进行数据融合,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智能应急体系、监测体系、看护体系、交互体系、认证体系等智能应用,实现线上、线下养老服务的全面结合。”今年82岁的候四兰老人是上站街道市政府大院社区第一批“一键呼”智能养老设备的受益者。对于像他这样的独居老人来说,这套设备可以实时为他提供安全监控、应急呼叫、生活照料等多项服务。来到社区的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被纳入服务管理的社区老人的年龄分布、实时服务订单等信息一目了然。这个24小时服务平台可确保第一时间对老年人需求进行反馈,有效提供“居家—社区—机构”有机融合的综合型、专业化养老服务。“通过这个智能设备,社区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基础生活照料、紧急援助、精神慰藉、健康管理、事务代办等多种特色助老服务。另外,社区还启动了‘益助银龄’长者服务项目,通过‘社区+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举办老年人集体生日会,为7名独居老人安装爱心门铃,为6名老年人安装燃气报警器,让居民幸福可感可及。”

补足基础设施,嵌入式站点让养老服务“举步即达”。

近年来,充足利用优惠政策,充分挖掘辖区养老资源,盘活闲置资源,连续实施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项目,加强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先后改造建成了阳坡垴社区养老服务站、南煤社区养老服务站、晋东社区养老服务站、青年路社区养老服务站、义井村社融合养老服务站,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站床位数合计116张。阳坡垴社区养老服务站、南煤社区养老服务站、晋东社区养老服务站、由公办养老机构市老年颐养中心负责运营,以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按照适老化、无障化、家庭化的设计理念,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主要为社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医疗护理、养老咨询、文化活动、健康管理等服务,同时,以养老服务站为平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购、助力、助行、助医、助聊等服务。截至目前,阳坡垴社区养老服务站入住老人18人,其中半失能老人5人,失能老人13人,提供助餐服务14000余人次,机构助浴服务350余人次,助医救援服务5人次,义诊服务600余人次,助洁服务320余人次。南煤社区养老服务站入住老人17人,其中半失能老人1人,失能老人16人,累计社区送餐服务11060人次,机构内就餐8600人次,义诊2056人次,上门助急121人次,助洁1650人次,助浴130人次,签订社区居家养老照护协议11人。晋东社区养老服务站入住老人18人,其中自理老人2人,半失能老人1人,失能老人15人,累计社区机构内就餐5550人次,义诊服务500人次。青年路社区养老服务站通过引进山西华铭德业康养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打造成为“家门口”养老服务的示范样板,切实让老年人生活得安心、舒心、放心,使党和政府的关怀深入社区的千家万户,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让社区养老更具品质与温度。机构试运营期间已经登记意向入住老人11位,接待区域内就餐居民1000余人次,开展老年群体活动(过冬至聚餐、迎新年联欢、中老年舞蹈队排练、迎春节写春联等)十余场,参与人数达500余人次。义井村社融合养老服务站引进奉贤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品牌化、专业化、连锁化运营,为老年人提供包括专业照护、膳食供应、文化娱乐、医养结合、委托代办等综合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义井村、义井社区及周边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的养老服务,努力打造村社融合的养老服务示范点。

完善服务机制,让“原居安养”尽享幸福“食”光。

为让老年人感受到“民生温度”,尝到“暖心味道”,乐享幸福“食”光,近年来,城区加大“幸福食堂”建设力度,通过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突出抓好幸福食堂标准化建设、运营和监管,激发长久运营活力。同时,因地制宜,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开展送餐上门服务,不断地拓展老年人用餐助餐“地图”,让老年人食有所依、老有所乐,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城区目前有11个社区幸福食堂,社区幸福食堂对老年人都给予一定优惠。我区社区幸福食堂通过多种经营方式并存,激发长久运营活力。第一种是服务外包予以补贴模式,通过减免房屋租赁费、设施设备使用费等予以补贴;第二种是德业居社区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监督、自我保障”的社区餐厅运作方式,经过与阳泉市德业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协商,以共驻共建形式,将闲置的原物业职工食堂改建为老年餐厅,通过资源共享托起老年居民幸福餐盘,打通社区老年人就餐服务“最后一公里”,为老年人营造温馨幸福的生活环境。第三种是市政府大院老年餐厅物业公司托管模式,争取项目资金建设老年餐厅,委托社区的物业公司进行运营管理;第四种是小阳泉南老年餐厅“社区+物业+养老”的服务模式,首先考虑老年人的就餐需求,推出“适老化”套餐,老人一日三餐可以享受四种优惠项目;根据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以清淡可口为主,制定“一周不重样,周周有新品”菜品制度,提供精准、科学配餐服务,早午晚荤素搭配,种类丰富,营养均衡;另外,对餐厅门口台阶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原来的台阶改造成“无障碍通道”,消除地面高度差,并设置护栏,更加方便了老人就餐出入。“老年餐厅”成为温暖充盈的家门口“快乐驿站”,真正实现“舌尖上的幸福”,使辖区老年人老有所养。在北大街街道青年路社区“幸福食堂”,厨师正在明厨亮灶的厨房洗菜、切菜、热锅煎炒,准备好热汤热菜,格外地忙碌。“为了让老人吃得到、吃得好、吃得安心,老年人的饮食不仅要注重营养搭配,还要考虑其吸收能力。”上午11时左右,81岁的刘翠英老人和其他老人们相继走进食堂,坐在一起谈笑聊天,享用可口的饭菜。“我们到这里来吃饭很方便,这里的饭菜不仅味道好,而且很干净,吃一顿可口的午餐只要6块钱,非常经济实惠。”刘翠英老人开心地说。

主持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闫志虎:完善配套设施,银发经济未来蓝图广阔。在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供给是老龄事业的重要任务,更是“银发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城区老年福利中心建设项目规划用地面积5531.3㎡,总建筑面积12764.54㎡,地下一层地上九层的老年人照料公共建筑,设计建设养老床位300张。该项目总投资8049.24万元,项目资金来源是中央预算内资金、省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和区财政资金。项目建设以来,城区民政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每周二召开项目建设调度会,召集项目建设各方面参与单位,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目前,项目主体二层以下完工,三层木工架体正在施工,外架体三层以下已经完工,三层钢筋正在制作。项目建成后,计划探索公建民营管理运营模式,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将经营权转让给第三方专业养老机构。既解决了政府人员编制难、资金投入大、运营成本高、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好、工作绩效不明显等问题,又可以引进社会养老资金、养老专业力量和管理运营模式,共同参与城区的养老福利事业。同时,积极探索康养医养紧密融合,努力做到“小病不出门, 大病有保障”。另外,本项目北侧为城区防疫急救中心,该中心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健康体检于一体的综合性一级甲等医院,本项目和城区防疫急救中心形成有效的医养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服务模式。养老产业、“银发经济”,承载广大老年人对晚年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在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中增进福祉,让幸福养老触手可及。眼下,以“银发经济”为抓手,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培育新兴产业,优化发展环境,从社区助餐到智慧养老,从产业培育到政策支持,城区用实际行动守护夕阳事业,打造朝阳产业。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城区的“银发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式现代化城区的民生底色将更温暖。

主持人:再次感谢您做客今天的节目,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