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十四五”规划解读》(二)
  • 访谈主题: 《“十四五”规划解读》(二)
  • 访谈日期: 2021年12月27日
  • 访谈嘉宾: 阳泉市科学技术局总工程师李银河
  • 访谈简介: “十四五”规划是在全面小康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一个高质量的“十四五”规划,事关重大、至关重要。
访谈摘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阳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推出的《在线访谈》节目,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阳泉市科学技术局总工程师李银河,你好,李总工!
  李银河: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前不久,《阳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正式发布,受到全市上下广泛关注,您如何看待网友热议科技规划???
  李银河:首先感谢广大网友长期以来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了密集活跃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大国博弈,正在引发国际格局和治理体系的重构。科技作为一种决定性的存在,谁掌握运用好了,谁就能生存发展,这是历史经验,也是发展趋势。同样,作为一个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当前我市转型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压力前所未有,如何答好高质量发展试卷,科技作为转型的最硬核,发展的第一动力,下一步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发挥引领支撑作用,必然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期待。
  主持人:那么,请您介绍一下科技部门是如何做好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的。
  李银河:制定科技战略规划,是我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要求,强化顶层设计的具体举措,也是我们实施我市创新驱动战略的先手棋。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招才纳智,成立团队,深入企业、县区,广泛调研,集思广益。先后召开意见征求会10余次,反复研究修改30多次,3次组织省、市专家进行了论证,最终成稿。
  规划制定中,我们遵循了四大原则。一是一致性原则。《创新规划》服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全省一流创新生态规划的整体布局,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做到了国家省市步调一致,协同规划;二是开放性原则。我们坚持开门做规划,广泛听取企业主体,科研人员,高校院所的意见建议,并纳入规划,避免了纸上谈兵,曲高和寡;

短片
  三是实用性原则。一方面,《创新规划》注重创新要素、创新行动、创新工程等“点”上的部署,力求实打实、看的见,摸得着。另一方面,突出新技术路线、创新生态“线”和“面”的整体统筹,宏观把握,整体做到了接地气、能指导、可操作;四是适度超前原则。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技创新规律,立足现状基础,又考虑发展机遇、发展潜力,以及整体向好的大趋势。既回应近期紧迫需求,又兼顾长远发展,为发展留足了空间。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 《阳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只是我市科技创新规划整体布局的一部分。我们的整体思路是,构建以《阳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为“塔尖”,《阳泉市“十四五”新技术规划》《阳泉市“湿地型”创新生态知识图谱》《阳泉市产业创新发展白皮书》《阳泉市能源革命技术路线图》等分项规划为“塔身”,《阳泉市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应用研究》《阳泉主动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研究》《阳泉市建设新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研究》等子课题,以及年度计划为“基座”的“金字塔”型科技战略规划和布局,并且根据需求和动态随时调整补充完善,这样,规划不光是远景图,还是路线图、作战图、操作图。

短片
  主持人:请描绘一下《阳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主要目标有哪些?
  李银河:《阳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重点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到2025年实现“四突破双百亿、四倍增两成型”。“四突破”指的是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省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四类平台实现零突破;“双百亿”指的是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技术合同交易总额突破100亿元;“四倍增”指的是到2025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万人有效发明拥有量、高新技术企业数比2020年增加一倍;“两成型”指的是到2025年,“湿地型”创新生态基本成型,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基本成型。
  值得庆幸的是,到2021年底,我们提出的“四突破”已经实现了两个:一是“矿区生态修复与固废资源化省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纳米材料及复合功能性纤维山西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结束了我市无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历史,实现了零突破;二是阳泉经济开发区获批成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也结束了我市没有高新区的历史,实现了零突破。
  这里还要给大家通报一个好消息,经过我们前期努力,日前,我市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已经上报到科技部,标志着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短片
  主持人:为了完成这些目标,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
  李银河:我们重点将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打造一流“湿地型”创新生态。包括:推进创新体制结构性改革、吸引创新人才蜂窝式集聚,加快创新空间全方位拓展、鼓励创新资金多元化投入,保障创新成果规模化转化、引导创新活力全方位迸发等六个方面;二是实施六项工程。重点开展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工程、企业创新能力升级工程、创新治理体系重塑工程、科技创新服务提升工程、桃河创新人才引育工程、厚植一流创新文化工程等六大重点工程。这六项工程是未来我市科技创新的具体抓手。其中重点是对标山西省“111工程”、“1331工程”等重大部署,按照我市“一城、一院、多中心”的架构,规划建设多层级重大科技创新承载平台,加快构建“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三是开展七大行动,包括壮大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示范、打造“碳中和”节能环保创新样板、推动新能源创新试点等等。主要聚焦我市“4+N”产业链,规划技术路线图,部署完善创新链,开展产业科技创新“七大行动”。

短片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一城一院多中心”,这是主要用来做什么的?
  李银河:“一城一院多中心”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我市创新要素不全,动力不足,质量不高的基础性短板和根本性问题,通过打造矩阵式的创新载体,提供综合性的创新服务,吸引高端人才落地,尖端成果着床,一流企业入驻,进而实现要素聚集、动力转化、生态优化。
  “一城”是指山西智创城NO.7,通过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流程培育体系,提供“空间+孵化+基金+服务+生态”的全链条服务,建成阳泉乃至晋东地区科创航母。目前,山西智创城NO.7已吸引30余家高技术企业入驻,其中,新石器等一批企业已重彩亮相,崭露头角,引起广泛关注。
  “一院”指阳泉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市委市政府重点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不同于传统的科研单位,它是通过“产研院+产研院有限公司+产业研发创新机构”的组织架构,人才自由流动、自主选题、自由发展的管理模式,实现政府放管服与市场主体、科研主力意志的有机统一和高效协同。目前,已有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两个高校团队,以及中科亿联(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等5家研发类企业进驻。

短片
  “多中心”指的是重点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这些平台相当于科技创新的基层组织,前沿部队,关键根本。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提到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可见其重要性。我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111工程”也部署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建设“多中心”是我市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也是难点痛点,我们将集中倾力打造。
  主持人:对于规划的实施,您有什么期许和展望呢?
  李银河: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了2022年七项重要政策,明确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这里,市委提出实施创新引领战略,以及“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落实都是关键。市科技局将强化“答卷、交卷”意识,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统筹力量,全面、扎实、有效推进。我们将正视问题,直面差距,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任务化、方案化、清单化,通过深化改革,整合力量,切实让科技创新“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早日将我市建成“立足全市、辐射晋东区域”的创新高地。
  主持人:本期节目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您作客今天的节目,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