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新能源电池小镇依托链主企业的带动,集中资源突破关键技术,积极引进行业领军企业,不断催生更大的转型新动能,打造完整的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持续推动县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测试中心承担着企业所有产品的研发和检测,主要以负极产品类、工艺开发类、基础研究类等6大类产品研发和检测为主,创新中心的成立不仅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推动了新能源电池小镇整体提质升级。公司品质技术研发中心经理郭钰:
“研发中心每年投入当年营业收入的4%左右作为研发经费。今年一季度,我们最新研发出了一款高能量密度兼顾动力学性能产品,现在已经进入到中试阶段,未来投入市场后将在高端应用场景上使用。对企业未来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竞争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平定县新能源电池小镇的链主企业,近年来,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创新道路上持续提速。通过不断改良升级,逐步建成粉碎、造粒、石墨化、成品一体化生产体系,形成了“多品种全工序”经营模式,实现负极材料对电芯客户的批量供应。其自主开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炭/炭石墨复合材料,年生产量达200吨,产值2亿元。公司行政项目部经理刘毓充满自信地说:“作为新能源电池小镇的链主企业,我们通过扩产能、提质效等举措,极大地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推动园区企业全面提升,促进平定负极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整个一季度,我们产值达到了1.2亿元。接下来,锂电负极材料年产5万吨一体化项目今年年底投产后,我们的产能将进一步扩大,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力。”
在中烜(山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石墨化提纯车间里,投料、装炉、出炉、出粉四个工序紧密衔接、高效运行。
“这个车间我们通过升级改造和技术革新,把电能精确计算作用到负极材料上面,精准到提纯。把以前12000千瓦时的单耗,降低到9500千瓦时,成本从以前的10000元降到现在的8000元。”公司石墨化提纯车间主任杨成春向笔者介绍,车间配备了全自动吸料行车,相比传统吸料手段,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污染。
中烜公司不断推动生产技术的更新与突破,负极材料生产线实现了高度一体化集成,产品达到中高端水平,品质位居行业前列,来自国内各锂电池生产企业的订单源源不断。
平定县新能源电池小镇主导产业为锂电池、新材料及整装产业。近年来,平定县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集中资源突破关键技术,积极引进行业领军企业,构建了从“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芯—电池组装”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已入驻以贝特瑞为龙头的新能源电池企业9家。已建成贝特瑞年产5万吨、中烨年产4万吨、中烜年产4.5万吨锂电负极材料等项目,现有负极材料产能23万吨。技术的不断创新、产能的不断提升,让新能源电池小镇在多变的经济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今年一季度,新能源电池小镇产值达到4.11亿元。
阳泉市平定县经开区招商服务部副部长王天武说:“在建的山西贝特瑞年产20万吨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其中年产5万吨的一期项目预计2025年达产。中冀投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配套工具一体化项目,预计2025年达产。下一步,我们在规划现有负极材料生产的基础上,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小镇,加强技术研发,完善锂电池生产全产业链,推动新能源电池专业镇的高质量发展。”(张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