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屏上,动态滚动展示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预计数)和2024年度“四争”情况,现场晒成绩、揭短板、列清单,在“比学赶超”中直面问题、正视差距;将2025年经济工作任务细化分解为96项,确定责任单位,确定完成时限……
“一季度‘开门红’经济运行暨项目建设推进会”“项目推进政企座谈会”“2025年重点项目推进暨招商引资工作专题会”……连日来,山西阳泉矿区一系列重要会议紧锣密鼓召开,全面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和项目建设面临的挑战,明确当下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全力以赴推动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在阳泉矿区大唐10万千瓦光伏复合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无人机承载着建筑材料精准送达指定区域,工人在各自点位上有序作业……项目预计今年实现全容量并网。项目建成后,将为能源产业的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山西最大的羊肚菌种植基地朵朵幼菇破土而出,大村村共富车间工人正在赶制订单,矿区小南沟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完工……
在生机勃发的春日里,阳泉矿区一个个重大项目正以“满弓劲发”之势,奋力冲刺开门红,激荡出澎湃的发展动能。
2025年,矿区精心谋划储备重点建设项目35个,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14个、产业类项目21个,总投资92.3亿元,项目涵盖能源、制造业、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其中省、市重点项目8个。目前,已开复工项目15个,另有8个项目预计3月底前实现开复工。
“7×24小时政务超市”实现街道全覆盖,建成山西首个税费征缴争议联合处置中心,矿区法院成立山西首家劳动法庭,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机制……一系列营商环境创新改革工作的推进和落地,让矿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成为城市“吸附力”。
时间回溯到四年前。2021年,阳泉矿区站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发展“痛点”尽显。作为工业强区,财政积累却相对薄弱,财政支撑乏力,严重制约发展步伐。部分单位对接上级又不主动不积极……不拼不争,如何解决矿区发展的难题,怎么改善群众的生活?
怎么办?矿区区委给出了掷地有声的答案:唯有“四争”,才是破题关键。所谓“四争”,即全力“争项目、争资金、争位次、争荣誉”。
此后连续四年,在矿区的各类会议上,“四争”成为高频热词,时刻提醒着大家发展的使命与担当。
在争项目的赛道上,阳泉矿区深入钻研政策,围绕中央和省、市级重点产业和领域,积极谋划布局,以项目为抓手撬动产业升级,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非煤投资比例由2023年的44%增至45.9%,投资结构更趋合理,经济结构正在从“黑重”向“高精”跃迁。
为了促成项目落地,对外,矿区相关部门多次前往上级部门沟通汇报,详细阐述项目的可行性与发展前景,最终成功争取到国家、省级政策的扶持。对内,建立了矿区工程建设项目“全代办队伍”,解决企业在办事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需要办什么?”“去哪办?”“如何办?”等问题,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成立专班推进,实施周调度,对办理缓慢的事项及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进行研究,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争资金工作中,矿区认真研究国家、省投资导向,积极主动出击。在研究上级投资重点后,矿区依托重点产业、工程和项目,成功争取到国家文物保护资金600万元,用于对始建于康熙年间北方民居建筑群官沟张家大院修缮;农村公路项目、太行板块旅游公路项目争取补助资金6128万元;国债资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争取国家、省级资金803万元……
在争位次方面,矿区认真对照省、市综合考核指标,积极作为。2023年度,矿区营商环境专项考核阳泉市第一;2024年2月,阳泉市首家县(区)级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矿区养老院揭牌运营;技能人才占比从业人员的比重68%,排名阳泉市第一。
持续争先创优,是矿区争荣誉的不懈追求。在科技创新领域,矿区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方式,建立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活动。鼓励企业参与省市级重大项目研发和技术攻关。其中,华睿达新材料“煤基固废再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入选省级重点研发项目。此外,矿区积极探索产研院市场化运营模式。目前产业研究院入驻团队10家,3个实验室逐步完善,7项科技项目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5项科研成果正在转化项目落地。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阳煤联创在“山西省工业数字化与数字资产技术创新中心”省级绩效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获得50万元奖补。
企业在选择投资地时,往往会优先考虑具有良好声誉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众多荣誉的获得,让矿区吸引了更多优质项目和企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来到矿区创业就业。2021年到2024年,矿区签约煤矿智能制造一体化生产等51个项目,引进各类人才506人,为矿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年后,翻看成绩单“晒”表现——
2021年至2024年,争取上级资金11.9亿元,获得国家、省部荣誉(试点)293项,其中,2024年全区争取上级项目(政策)71项,同比增长16.3%,较2021年增长102.9%。
通过“四争”活动,政策红利转化为民生福祉。针对辖区老龄人口多的现状,逐步构建起了公办为基础、居家为主体、社区为依托、社会为补充的四级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在养老院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职工活动中心、档案馆、地下车库于一体的文化中心投入使用,市民、游客享受文化艺术添了新去处。对1000余处老旧房屋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加大电梯加装、保交楼等工作力度,完成45条农村道路维修改造……矿区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全方位提升。
事实证明,大力推动“四争”行动,是根据矿区实际摸索出来的,经过时间检验的,符合矿区发展需要的工作方法。在矿区,“四争”活动早已超越行政考核的范畴,引领着矿区干部工作作风悄然发生着改变——20名“营商环境体验官”找茬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手续办理“加速跑”的政务服务,一批批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的快速落地,把政策“吃透”到标点符号的钻研精神……干部精气神的改变,成为这座资源型城市突围重生的集体意志。
“新的征程开启,我们必须把‘争’字与‘拼’字置顶。”矿区区委书记张立强多次为矿区发展“划重点”,着重强调“四争”活动的重要性,字字铿锵。
眼下,新版“四争”工作机制已经制定完成,将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要求、更宽视野上“争”出矿区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