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温丽芳)7月15日晚,阳泉市盂县梁家寨乡猫铺村前的小广场上,村民们聚集在这里乘凉、聊天。“真没想到,俺们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小二楼,这生活和城里人没啥区别!”脱贫户梁计虎说,“这几年,俺们搬进了新村,村里成立了农业企业,俺这农民成了领工资的工人,村子变美了,村民收入高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位于阳泉市北部、滹沱河南岸的猫铺村,地理位置偏远,立地条件差,因此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在帮扶单位阳泉市司法局的帮扶下,猫铺村村支两委响应党中央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号召,通过发展集体产业,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摘掉了贫困帽子,实现村集体和贫困户整体脱贫。7月15日,山西晚报记者走进猫铺村,走近村民梁计虎,探寻他们的产业脱贫之路。

 

  以前是农民,现在村里就能挣上工资

  7月15日7点50分,猫铺村村民梁计虎家。65岁的妻子韩良珍收拾好厨房后,利索地换好工作服,冲正在看手机的老伴梁计虎喊了一嗓子:“计虎,我去上班了!”说完,兴冲冲地前往村里的农副产品加工厂。两年多来,只要家里没事,韩良珍都会到加工厂研磨花椒、密封包装。厂里按天发放工资,如果全勤,她每月能拿到近1000元。“现在俺是工人了!在村里就挣上工资了。”

  梁计虎一家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想到如今成了工人,不出村就领上了工资:“多亏了脱贫攻坚的好政策,让俺家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说到这里,69岁的梁计虎高兴得合不拢嘴。

  盂县得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加工厂原料库里,韩良珍和几名工友忙着挑拣花椒、整理核桃。近年来,这家公司生产的农副产品在网上热销。在这里,猫铺村村民不仅可以通过参与劳动获得收入,年底还能拿到分红。“去年,贫困户每人就分到了1400元,其中加工厂分红950元,光伏分红450元。”驻村第一书记卢珍柱介绍说,今年加工厂的加工量进一步增长,村民的干劲更足了。

  八点半,梁计虎来到加工厂的采摘园区劳动,他觉得目前的生活比以前强多了,“一个月就是一千多块钱哩!”

  原先,梁计虎家种了两亩地,他和妻子靠土地维持生活。建档立卡前,他家的人均年收入仅两千多元。土地流转给村里后,两口子成了工人,每年仅工资收入就近两万元,加上加工厂和村里光伏电站的补贴,如今,他家的人均年收入超过了一万元。

  和在外打工的其他人相比,韩良珍的工资不算多。但她很满足:“加工厂工作不累,还能和工友们唠家常。”因此,村里不少在加工厂打工的村民,习惯将厂子称为“扶贫车间”。

  梁计虎家住着村里统一建设的小二楼,走进他家,“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早已实现,大屏幕电视正放着电视剧,老两口其乐融融。

  村里通过产业扶贫,梁计虎家的分红数字逐年递增,加上村里公益岗位的收入,如今,梁计虎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小山村不到两年摘“穷帽”

  猫铺村为啥要建“扶贫车间”?原来,因为村里没有学校,适龄孩子无法就近入学。于是,青壮年带着孩子外出打工、上学,村里只剩下一些老年人留守。劳动力缺乏成为猫铺村的主要致贫原因。如何把年轻人吸引回村?大伙儿一起脱贫致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史保成以“扶贫车间”为依托,在2015年铺开了他带领猫铺村脱贫的“作战图”。

  猫铺村盛产花椒、核桃、小杂粮,不过由于缺少宣传,一直深藏山中无人识。猫铺村按照“党建+企业+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村集体企业盂县得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起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公司由村集体控股,村干部和党员资金入股,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获得分红。公司的劳动力主要来源于本村及周边的贫困户。公司还通过收购销售农副产品,带动梁家寨乡及周边乡镇村民增收致富。

  史保成介绍说,公司统一管理经营本村农户的200多亩核桃树和周边村庄的260余亩核桃树。通过规范化管理,核桃的产量逐年增加。村里利用富有山水魅力的自然资源和农业公司发展平台,打造“猫庐文化园”,文化园有水果采摘基地和核桃种植基地,为推动乡村旅游奠定基础。公司还注册了商标,生产包装的核桃、花椒等农副产品,通过电商网络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挣了钱怎么分?猫铺村早有打算:公司成立之初,猫铺村就定下了村集体占51%、贫困户占18%、个人占22.5%、流转土地的农户占8.5%的分配机制。此外,贫困户除了获得股份外,还参与村集体51%股份的利益分配。在用工方面,农副产品加工厂优先使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梁计虎两口子就是受益者之一。

  “厂里共有24名员工,其中一半是贫困户,男的一个月1500块,女的能挣将近1000块。”史保成说,只靠加工厂这一个项目,猫铺村在2016年就实现了整村脱贫。如今,全村的贫困户通过在厂里打工、参与分红、土地流转等获得收益,确保不返贫。

  2010年,猫铺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2015年被认定为贫困村后,全村67户124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贫困人口36人。猫铺村两委班子通过兜底政策扶贫和土地流转的方式,保证13个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获得生活保障和收益。对于有劳动能力的23人,村集体企业将其全部安置到企业中。经过政策和产业扶贫,2016年底,猫铺村村民年均收入4500元,实现整村脱贫。

 

  猫铺村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紧邻阳五高速公路的猫铺村,家家户户的外墙上绘满了远山吐绿、芳草茵茵、儿媳孝顺、兄友弟恭等五彩缤纷的内容,不仅展现了农耕文化、孝贤文化等内容,还有不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标语。远远望去,猫铺村如同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成了梁家寨乡乃至盂县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然而,就在2016年9月之前,猫铺村还不是这般模样。

  史保成介绍说,原先的猫铺村山大沟深,全村134人分散居住在5个自然村。十多年前,一场暴雨引发了山洪,许多村民家房屋被冲毁,受灾严重。处于自然灾害易发地带的村子,让村民们感到不踏实。

  2014年,修建阳五高速公路需要占用猫铺村的土地,村支两委借此机会选新址、建新村。很快,20多栋崭新的小二楼建起来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村的小二楼虽整整齐齐,但外墙都是灰乎乎一片水泥色,没有生机。

  为改变村容村貌,2017年,村里出资请来了专业人员,对全村的所有建筑进行大粉刷,将中华文明的孝文化、田园农耕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绘制在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远远望去,色彩明快的猫铺村成了全乡乃至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去年,在帮扶单位阳泉市司法局的帮助下,猫铺村投资盖起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中心建有13间房间,设有图书室、理疗室、棋牌室、餐厅、休息室等,并且在休息室和活动室中安装了空调,每天为全村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一顿,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康养、娱乐场所。村里还建起村务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便捷服务。这些功能的不断完善提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让农民增收

  这两年,为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村支两委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指导下,不断提升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发展产业上,探索“党建+公司+农户”的产业扶贫新路子,使得脱贫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村民稳定增收。

  脱贫后的猫铺村加大了对人居环境改善的力度:村里新建了蓄水池并安装自来水管道,在蓄水池周围开展环境清理整治,确保村民饮水安全;村里实施了农村配套电网改造升级;建成100kw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电站每年的收入都分给了贫困户……在“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整治工作中,猫铺村修建排污管网,完善街道绿化、亮化、美化等,使得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大幅度提升。

  阳泉市司法局还在村里成立了人民调解室,通过培养星级调解员,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促进村子安定和谐发展。村里还开展脱贫致富先进典型评选、乡村干部致富带头做榜样等活动,实行脱贫激励机制,鼓励贫困户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

  2019年5月,村里成立了爱心扶贫超市,让村民意识到“扶贫不是给钱,脱贫不养懒汉,勤劳改变生活。”同时,村里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引导贫困户通过辛勤劳作获得收益,激发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村里打造以绿色生态农耕为主题的农业园区,建设了环山步道、农耕文化馆等,并种植果树,建成了猫庐文化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猫铺村引导游客分散就餐。吃过午饭,游客们还能在猫庐文化园附近游览,走一走寓意吉祥的双会桥、状元桥、长寿桥;在老房子前拍照,品味历史;在村民的带领下,看看童话世界般的新村;逛一逛土特产品店,购买小米、花椒、核桃等农产品……

  “在帮扶单位的有力支持和帮助下,今年村里计划继续改善基础设施,同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继续壮大产业扶贫,让村民增收。今年以来,我们陆续接待了来自全省各地的上千名游客,除销售了价值近5万元的农产品,村民家里自产的红薯粉条、红薯干等农产品也销售了不少。所有旅游、采摘、餐饮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将用于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产业扶贫,为村民分红,让猫铺村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走得更踏实。”史保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