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大棚过段时间要种草莓,咱今天先进棚里翻翻地。和我的‘新搭档’配合好的话,一上午能翻四五个大棚。”9月2日一大早,盂县秀水镇北关村高神山现代农业生态园内,农机手武志锋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武志锋口中的“新搭档”是一台大棚深翻机。相比普通旋耕机,这台机器不仅小巧灵活,而且“臂力”惊人、作业深度最大可达60厘米,用武志锋的话来说就是“土壤疏松大拿”。

  这段时间,在北关村高神山现代农业生态园首次“亮相”的新农机,除了大棚深翻机还有十多种。它们陆续“上岗”,开启了北关村高神山现代农业生态园“机器换人”的新风,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各环节的工作效率。“我们的生态园有幸成为承担全省设施蔬菜机械化提质增效技术装备推广项目的主体之一。借着这个契机,我们在市、县农机部门的帮助下,投入30余万元,引进十余种29台(套)适配农业生产不同环节的农机具。7月起,这些种地‘神器’陆续投入使用,我们种出的蔬菜和水果产量有保证、品质更可控。”北关村高神山现代农业生态园负责人张永峰高兴地说。

  农业生产“机器换人”,说起来简单,但真要落地实施,需要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北关村高神山现代农业生态园内有1座连栋温室大棚和22座日光温室大棚,主要种植草莓、樱桃、蟠桃、黄瓜、西红柿等果蔬。以前,农忙时这里需要雇30多个村民负责管护各类蔬果。张永峰介绍,为选出适合在北关村高神山现代农业生态园大棚使用的农机,他们认真地盘点了大棚内主种作物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找出了人力消耗大、管护难度高、技术要求高的环节,有针对性地挑选适宜的农机。“引进草莓起垄机,主要是解决人工起垄作业不规范、常返工的问题;引进空中轨道运输机,能大幅降低农资进棚、蔬果采收阶段工人的劳动强度;引进智能温室环控箱,能实时监测风速、温度、湿度等,智能判断大棚内是否需要通风、加湿等,比工人凭经验作业准确性高。现在,七八个人就能把棚里的果蔬管护好。”张永峰说。

  在北关村高神山现代农业生态园的蔬菜种植大棚,一个工人正调试多功能施肥机,准备为深翻好的土地撒肥,另一个工人正加紧在离地面2米多高的空中安装黄色的筒状物体。黄色的筒状物体,工人们叫它“空间电场”。“这个东西的全称是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机,是我们外出观摩后引进的。目前,这种机器在我市其他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应用得还不多。”张永峰说,“设备通电之后,能模拟自然界存在的正向大气电场,使植物带负电、栽培架带正电,从而让植物的‘毛孔’张开、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设备长期使用,还可以有效减少用药量。”

  享受农机带来的便利,更要用好农机创造更大的效益。“听说我们村引进了适用大棚的新农机,最近周边一些设施蔬菜种植基地的负责人专程来考察。下一步,我们计划面向有需要的设施蔬菜生产经营主体推出农机作业服务,让‘机器换人’覆盖面逐步扩大,推动设施农业走向现代化。”张永峰盘算着。(郭鑫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