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作为全国四大耐火材料基地之一,享有“中国荫营耐火城”的美誉。“阳泉郊区耐火材料专业镇”是我市认定的首批市级专业镇,2023年12月成功入选第二批山西省级重点专业镇,是我市唯一进入全省命名的重点专业镇。郊区耐火材料专业镇具有企业相对集中、经济规模较大、专业化配套协作程度较高等优势。专业镇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的护航。近年来,郊区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多方协同、共同发力,从制度建设、服务保障、区域治理等多个维度,营造有利于郊区特色专业镇发展的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专业镇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打造以法治之力赋能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的“郊区样板”。
下好制度建设“先手棋”,以稳定公平的政策环境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着力破除发展壁垒。制定《关于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清理工作的通知》,及时清理纠正妨害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违反平等保护、不利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等文件,打破妨害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不利于专业镇民营经济发展的“隐形门”,降本减负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轻装上阵。
持续释放政策红利。统筹推进专业镇建设,制定《促进耐火专业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阳泉市郊区支持耐火专业镇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以及《耐火材料产业镇发展规划纲要》“2+1”政策体系,明确了12个方面奖励政策,依托八方面产业优势提出耐火产业“12458”工作发展思路,明确专业镇建设目标方向。同时,连续两年出台促进郊区耐火材料专业镇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专业镇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制定《阳泉郊区耐火材料专业镇企业贷款贴息资金分配方案》《阳泉郊区耐火材料专业镇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奖励资金使用范围,切实加大企业政策支持。
不断扩大品牌影响。组织召开第七届铝矾土交易洽谈会,全国耐火材料企业及相关单位700余人参加,对“阳泉郊区耐火材料专业镇”进行主旨推介,不断扩大专业镇市场影响力。在北京丰台高铁站投放阳泉郊区耐火材料专业镇宣传画面,覆盖950万人次;在郑州东站和太原南站进行耐火材料宣传推广,持续提升专业镇知名度。《山西日报》对郊区耐火材料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专题报道,专业镇品牌效应不断扩大。
强化人才智力支撑。推动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训。区政府与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召开科技协同创新工作会,举行了共建阳泉郊区耐火材料专业镇产学研基地、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揭牌仪式,积极探索区校合作新路径。成立耐火材料现代产业学院,组建郊区耐火材料专业镇科技特派团,选聘5名专家教授到重点耐火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为耐火专业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下好服务保障“制胜棋”,以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全力优化专业镇政务服务流程。郊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研究制定《阳泉市郊区重点项目主动服务实施办法》,覆盖招引签约、手续办理、开工投产、履约服务全环节,为项目落地提供高质量服务。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坚持土地跟着项目走,积极组织用地报批,加快标准地供应。与高新区签订“行政审批职能划分备忘录”,进一步简化园区内企业审批手续办理流程,缩短审批周期,提高了帮代办效率。
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工作。加快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此外,持续推广应用山西省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上传政策清单23条,可申报项目20项,会同区财政局梳理形成《2025年郊区涉企政策奖补事项清单(第一批)》,包含事项4条。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在山西阳泉华岭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了郊区耐火材料特色专业镇“法律明白人”工作站,服务全区耐火材料重点企业。为企业提供法治宣传、值班律师免费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和行政复议等法律服务,贯通司法行政各类服务联企助企的桥梁,为企业输送法律知识、培养法律人才、解决法律问题,更好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促进郊区耐火材料特色专业镇各类企业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预防化解法律风险和矛盾纠纷的能力,确保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同时,积极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法律明白人”运用法治思维参与基层治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好区域治理“长远棋”,以和谐善治的发展环境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2024年,郊区纪委联合区司法局印发《阳泉市郊区纪检监察机关强化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备案登记监督办法(试行)》,明确部门入企执法检查的行为、范围、类别以及备案工作流程等。2025年,区政府印发《阳泉市郊区涉企行政检查备案监督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遏制乱检查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维护企业权益。
畅通专业镇涉产权类行政复议案件“绿色通道”。积极畅通复议申请渠道。优化内部受理流程,实行“容缺受理、事后补充”机制,除重大疑难案件外,主要材料齐全的做到“当日受理”;主要材料不齐全或表述不清楚的,安排专人跟踪补正。在企业密集的园区设置行政复议接待点。积极在苇泊工业园区设置法律咨询服务、行政复议接待点,采取律师定期坐班服务的形式,综合集成现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努力为园区企业提供全链条、一站式精准服务,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构筑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屏障。在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精审细判,在确定侵权赔偿数额时,综合考虑知识产权价值、侵权人主观恶意、侵权情节等因素,合理确定赔偿金额。对于恶意侵权行为,加大惩治力度,有效遏制侵权行为,如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积极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注重从根源化解矛盾,引导双方和解以达到互利共赢,使得纠纷在诉前得到解决,减轻了当事人诉累。这样既通过司法程序公正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激发创新活力,又通过高效解纷和适度惩戒,平衡保护与发展,维护市场秩序,提升社会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与保护意识,为保护产权贡献司法智慧。
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公调对接、诉调对接、访调对接、矫调对接等有效联动模式,持续创新拓宽“大调解”工作理念,全力做到高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防范“民转刑”案件发生。积极创建“枫桥式”司法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实现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多种方式的有效衔接、高效运作,实现司法行政服务基层治理多元化。荫营、河底、平坦3个司法所被省司法厅确认为“山西省‘枫桥式’司法所”。
深化专业镇专项普法。印发《关于开展“法治护航特色专业镇”专项普法活动的通知》,区司法局与区工信局联合开展“法治护航特色专业镇”专项普法活动,持续优化特色专业镇企业法治化营商环境,以高质量法治服务保障专业镇高质量发展。
政策支持是根本,为构建专业镇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优化服务是核心,可以有效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专业镇发展活力;司法保障是关键,营造了全社会服务和保障专业镇建设的良好氛围。未来,郊区将持续深化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法治服务体系,为专业镇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助力专业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李淑卿?刘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