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到村里了解情况。张丽荣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治安形势日益复杂,传统的警务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郊区公安分局河底派出所创新工作模式、强化资源整合,全力推广“一村四档”工作,旨在通过建立完善的人口档案、治安档案和服务档案,实现对农村地区“人、地、物、事”的精细化管理,提升公安机关的预警防范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最终达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
全面摸底排查
厘清档案底数
为确保“一村四档”工作高效落地,河底派出所聚焦档案底数清、标准明、责任实、目标准,全面开展前期档案整理工作,完善基层治理数据库。
全面摸底,厘清档案底数。河底派出所组织社区民警对辖区各村(社区)现有档案进行“拉网式”排查,以“人、地、物、事”4大类为核心,逐项核对人口信息、场所分布、物品登记、事件记录等基础数据,标注缺失、陈旧、重复信息,建立《档案问题清单》,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统一标准,规范整理流程。河底派出所参照治安大队制定的档案管理规范,细化“一村四档”分类标准。“人”类档案以实有人口为基础,聚焦动态管控与精准服务,包括基础信息管理、群防力量整合、重点人群管控、特殊群体帮扶等。“地”类档案围绕辖区空间要素,覆盖重点区域与行业监管,强化场所分级分类管理,包括娱乐服务场所、重点行业监管、重点管理区域等。“物”类档案针对危险物品与特殊物资,建立全流程管控台账,加强重点物品风险防控,包括管制类物品、特殊物资等。“事”类档案聚焦治安防控与群众工作,记录动态治理过程,规范警务流程与隐患消除治理,包括安全防范记录、案事件处置、民意与线索收集、日常工作留痕等。派出所通过“一村四档”体系,实现基层治理要素“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好”,为精准防控风险、高效服务群众提供数据支撑。与此同时,派出所同步制作《档案整理操作手册》,组织全所民警开展专项培训,确保档案格式统一、要素齐全。
压实责任,强化督导推进。河底派出所实行“所长牵头、民警包干”责任制。社区民警为各村(社区)档案整理第一责任人,负责数据核查、补录与装订;综合指挥室每日汇总整改进度,每月开展质量抽检,对漏登错登、格式混乱等问题现场反馈整改。截至目前,已完成25个村(社区)档案初筛,初步建立标准化档案卷宗20册。
实施动态更新
确保档案“用活”
前期档案整理工作完成后,河底派出所聚焦“动态管理、智能应用、实战赋能”三大维度,构建全周期档案管理机制,推动“一村四档”从“建起来”向“用得好”升级,为基层治理注入动能。
构建动态更新机制,确保档案“活起来”。社区民警每月对基础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新增事项;综合指挥室每月梳理台账收集上报的问题,总结讲评管理、收集、存档工作,推动工作从“务虚”向“务实”转变。
完善长效保障体系,保障档案“管得好”。制定《“一村四档”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查询权限、保密责任及追责机制。开展“档案管理小课堂”,每周由业务骨干分享数据研判、系统操作等技能;举办档案应用实战比武,通过模拟警情检验民警运用档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将档案管理纳入民警绩效考核,设置“数据鲜活度”“应用贡献率”等量化指标,对通过档案应用破案、化解重大风险的,给予专项加分;对更新不及时、数据错误率超标的,扣除相应绩效分值,形成“以用促管”的良性循环。
提升治理效能
融洽警民关系
“一村四档”以“人、地、物、事”为经纬,编织起基层治理的精密网络。它不仅是对辖区要素的系统性建档立卡,更是推动基层警务从“粗放管理”向“精准治理”改变的关键抓手。
治安形势明显好转。河底派出所通过“一村四档”工作的深入开展,对辖区治安状况实现了精准掌控,有效提升了预警防范能力。民警通过分析重点人群档案中的行为轨迹、社交关系等数据,提前预警肇事肇祸风险;整合娱乐场所档案的检查记录、警情数据,建立“风险指数模型”,自动生成场所分级管控清单。依托“地”类档案中的重点场所分布图,在暴雨灾害中精准定位易积水路段、危化品存储点等。通过“人”类档案中的帮扶记录,精准对接民政、卫健等部门资源,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服务群众更加高效。服务档案的建立,使民警能够全面了解村民的需求,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村民,民警主动上门办理户籍业务、送证上门;针对村民关心的法律问题,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咨询活动,警民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在推广“一村四档”工作的过程中,河底派出所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模式,得到了上级公安机关的充分肯定。在郊区公安分局开展的社区警务工作学习交流活动暨座谈会活动中,相关负责人指出,河底派出所的社区警务“一村四档”工作法,切实做到对辖区人熟、地熟、物熟、情况熟,提升了对辖区基础要素动态掌控力,值得全局学习借鉴、推广应用,请各所认真贯彻落实。
下一步,河底派出所将持续发力,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推动“一村四档”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建设平安和谐的农村做出更大贡献。(刘志娟?史宝军?白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