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道村

  6月3日一大早,家住盂县梁家寨乡骆驼道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梁培志就开始收拾自家的院子,“往年这会儿村里没营生,这几年可闲不住喽”。近年来,梁培志乘上了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快车”,在自家的院子里办起了农家乐,不仅脱了贫,还让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在骆驼道村,像梁培志一样,在党和国家好政策引领下,靠着勤劳肯干实现脱贫增收的村民还有许多。

  藏于大山之中的骆驼道村是我市北部的一个小山村,距离市区约120公里。“过去,这里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村里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留村居住的大多是老年人,劳动力不足,村里也没啥产业,村民日子过得紧巴巴,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村。”骆驼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兰英说。

  改变发生在近几年。脱贫攻坚以来,骆驼道村积极落实各项脱贫政策,成立了盂县银光种植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了300亩核桃树,引进了光伏发电项目,2017年底整村脱贫。脱贫后,骆驼道人不敢松懈。他们进一步完善了村内基础设施,挖掘古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带领村民蹚出一条增收致富路。

  2018年,市卫健委选派马文明到骆驼道村任第一书记。初到骆驼道村,马文明就被小山村别样的美景吸引了。“骆驼道村是‘中国传统村落’,这样的美景应该成为村里的发展优势。”马文明说。可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却没信心。“咱们这儿发展乡村旅游,谁愿意来?”“山大沟深,进出不方便。”“村里啥也没有,游客来了玩什么?”……不理解的声音此起彼伏。

  2019年,太行山1号国家观光旅游公路建成通车。同年,骆驼道村获评我市的“乡村旅游示范村”。“骆驼道村曾是晋商驼帮到口外的必经之地,是历史上晋商出塞的古商道之一,是北方‘茶马古道’的遗存。村里还有牛道岭战斗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一定能吸引不少游客来参观游玩。”对于骆驼道村发展乡村旅游,马文明信心十足。

  为了发展乡村旅游,马文明和村支“两委”成员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和帮扶单位,筹措资金、规划场地,为村里发展旅游做准备。他们完善了村口的停车场,在村内建起了水冲式公厕,还与省内多家旅行社达成合作协议,积极参加“太行深处有人家”阳泉乡村旅游创意大赛,进一步扩大村子的知名度。

  今年“五一”假期,建档立卡贫困户梁书印在自家的农家乐忙活了好几天。“以前,大家觉得咱这位置偏远,没人会来。可发展了乡村旅游后,来俺们村的人还不少,办农家乐这条路可行。”梁书印说。每位游客15元,梁书印的农家乐可以为游客提供柴火烩菜、柴火烙饼以及当地的特色菜品。“五一”假期,梁书印家的农家乐十分红火,接待游客最多的一天有30人。

  如今,村里的农家院落也因旅游“升值”。去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变珍的院子被慕名而来的民宿投资商罗军看中,以每年4000元的价格出租。罗军接手院子后,在保持院内房屋原有风貌的同时,修旧如旧,让游客既能体验古村独有的感觉,又能享受到酒店式服务。80多岁的刘变珍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住了一辈子的老院子,如今成了城里人喜欢的民宿,还能为自己带来稳定收益。

  如今,骆驼道人借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办起了农家乐和民宿、销售农副产品。马文明说,去年4月至12月,全村接待游客1.5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3万余元。今年“五一”假期,他们接待游客约4500人次。

  有了产业,村集体经济也逐步壮大起来。骆驼道村海拔高、光照条件好,而光伏发电项目用工少、好管理、收益稳定。为此,帮扶单位帮助村里陆续引进了18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目前,18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每年能为村里带来约6万元的收益,未来村集体的收益会更高。”张兰英说。

  今年,骆驼道村还将村内的荒坡打造成了梯田,并种上了连翘和香椿树。他们还在半山腰的位置打造了“九曲黄河阵”,供游客体验。村里的街巷也实施了亮化工程。夜幕降临,灯光装饰的古村别有一番韵味。

  如今,骆驼道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收入。骆驼道人凭借着乡村旅游,有了自家的小产业,有了奋斗的方向,蹚出了一条增收新路。“今年,我们要继续挖掘村里的文化,游客来了不仅能赏美景,也能静下心感受历史文化魅力,享受一段远离城市的‘慢时光’。”张兰英说。 (温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