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市气象局院内一片欢腾,2025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活动在这里举办。今年的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此次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

  当天,来自洪城河小学和北岭小学的师生来到市气象局参观,通过了解不同时期的气象观测设备,感受气象观测预报预警水平的进步,对气象预报预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地面气象观测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气象启蒙拉开序幕。增雨火箭车成了孩子们目光的焦点,大家里三层外三层将其团团围住。讲解员吴哲笑意盈盈,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开启讲解:“同学们,在过去,人们只能望天祈雨,而如今咱们有了这向龙王‘要雨’的神器!可以说是给龙王刷火箭。当干旱肆虐,有合适的云层,它便能登场。通过发射增雨弹,把云‘打’下来。”孩子们听得目不转睛,到了提问环节,小手如林般举起,问题接二连三。“老师,增雨弹是怎么制作的呀?”“发射的时候,天空会不会变得特别亮?”“这车能发射真的炮弹吗?”……面对孩子们的问题,吴哲一一耐心解答。

  不远处的科普园里,蒸发井、地表温度计以及深藏地下的温度计等错落分布。场地中央地面上,有一块镌刻着“阳泉市气象局观测站”的石碑。“建站时间:1954年9月”“海拔高度:741.9米”“区站号:53782”……一串串数字记录着这里的历史。不远处,多普勒雷达模型、老式炮车等设备进一步点燃了孩子们的兴趣。

  活动第二站,师生来到了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这里就像是小型气象观测历史博物馆,曾经的观测设备琳琅满目——风向标、雨量筒、老式记录设备……讲述着过去气象人努力捕捉天气变化的故事。

  活动的高潮在市气象台精彩呈现。这里是我市气象观测的中枢,展示着当下正高效运行的地空天一体化观测设备收集到的数据。今年全新登场的相控阵雷达更是全场焦点。工作人员介绍的话语中难掩自豪:“相控阵雷达上线,是提升气象观测能力的一个关键节点,它更新时间缩短,精准度也明显提升,以前难以捕捉的一些漩涡能被精准捕捉,这就是科技助力下的‘解码天气’。”

  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不仅要提高观测水平,更要快速发布预警。气象预报预警作为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预警信息发布更是一场争分夺秒的科技“闪电战”。“首先,通过卫星、雷达、地面气象观测站等多个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收集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的信息,我们会根据收集的气象数据预测各类灾害性天气未来发生发展的情况,通过预警信息制作平台制作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强度、落区、防御指南等内容,并通过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进行对外发布,直达应急责任人手中和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预警信息即可全网发布。”市气象台台长袁杰介绍。

  第一时间收到警报,为守护生命财产安全赢得至关重要的先机,我市逐步实现了从观云识雨的经验预判到依托高科技“解码天气”、精准预警的华丽转身。当活动渐近尾声,来自北岭小学的学生韩昕怡感慨地说:“原来天气的秘密藏在这些神奇的设备里,预警是守护我们的天使翅膀。”

  此外,今年的世界气象日系列活动,市气象局精心策划了多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还开放气象科普馆、气象台等场所,组织开展基层信息员培训、气象科普讲解比赛、气象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升公众对气象预警的认知和参与度,让更多人感受从观云识雨到“解码天气”的变迁,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芦蕊/文 ?刘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