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泥河村村貌。晋向华摄

  初秋的夜晚已有些许凉意。9月11日晚8点,盂县秀水镇红面山生态文化广场上的村民依然不少,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着天,孩子们迎来了周末短暂的放松,在广场上追逐着,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几年前红面山生态文化广场所在地还是一片垃圾遍地的荒坡,如今变成了“花园”,成为许多居民的“打卡地”。这是秀水镇泥河村等村共建共享的见证。

  水神山路沿线泥河村等9个村的连片环境整治是这几年盂县城的新鲜事儿。许多盂县人知道,泥河村、上南庄村、下南庄村曾是七良线运煤专线途经地,离县城不远,几年前村里的街巷垃圾遍布、“四堆”占道现象严重,流经此地的泥河河道里臭水、垃圾长年可见。如今,这些村的环境彻底变了样。这些环境“脏乱差”的村是怎么“改头换面”的呢?“各级财政是后盾,镇里和各村都使了力。”盂县副县长、秀水镇党委书记郭永进说,“但在我看来,连片打造、整体推动、联合管理是这个片区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关键。”

  连片共建:

  综合整治必须联动起来

  2017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盂县也掀起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高潮,秀水镇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项目,这一项目包括泥河村、上南庄村、下南庄村等9个村,总面积约13.85平方公里。整治重点实施道路提质工程、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垃圾处理、院墙粉刷、亮化工程、河道疏浚、绿化工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红面山生态文化广场、煤改气等16个项目。目前,项目完成投资2300余万元,各村改造整治工程还在有序实施。

  “连片综合整治,必须坚持上下联动,让涉及村庄参与共建。”秀水镇镇长王暾明说。实施过程中,秀水镇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关精神,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党的建设、集体产业发展、村社治理、乡风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建设美丽乡村。

  秀水镇陆续出台了《城乡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实施方案》《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创建实施方案》,还成立了以镇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协调的秀水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指挥部,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为了统筹推进示范片工程,秀水镇成立了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项目指挥部,及时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协调南庄联村党支部,积极推进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五大专项行动”,乡村面貌大为改观。

  “一个村环境美不算美,连片创建才能形成规模效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王暾明说。如今,泥河村等几个村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积存几十年的垃圾得到了清理,破损的路面改造成了崭新的沥青路,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污水治理是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之一。行动中,泥河村等9个村陆续铺设污水管道、建设排水渠,其中7个村还实施了污水管道对接。

  同时,镇里还投资50万元在下南庄村附近河道建设了一座日处理60吨的污水处理站,解决了附近村90%的污水处理问题。“由镇里整合资金实施覆盖面广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以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更大利用,让更多人受益。”王暾明说。

  “我们村的街道都很窄,以前每家每户院外都有煤堆、土堆、柴堆等,所以仅‘四堆’整治就花了半年时间。虽然开始清理时好多村民的思想工作难做,但是有镇里的支持,我们村干部工作起来就有底气。整治先从我和村主任家开始,村民看到镇、村整治的决心,也配合着干了起来。”上南庄村党支部书记聂国庆说,“现在村里的环境变好了,好多村民说‘生病也少了’。这片环境整治有了成效,人们也愿意来,红面山现在就很红火。大伙儿既高兴又骄傲。”

  连片连心:

  美丽乡村拉近心的距离

  “连片打造的这些村都离县城很近,但长久以来村庄‘脏乱差’严重,村民没有形成卫生习惯,发展没有劲头,民心不稳。因此,连片打造彻底改变这里的面貌十分重要。”王暾明说,“就拿泥河村、上南庄村、下南庄村3个村来说,它们地处一条沟,连片打造不仅能改变人居环境、产业布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彻底改变。”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连片打造,难就难在凝聚人心,让几个村的人拧成一股绳,让大家共建共享。“镇里组织各村干部每月15日通过视频连线集中学习,让大家逐步熟悉起来。”郭永进说,“建设红面山生态文化广场、组建南庄联村党支部让大家的心更近了。”

  秋日的红面山生态文化广场五彩斑斓,绿色的草灌、彩色的花朵、木质的观景台、石制的小桥把这里装扮得十分美丽。一块写有“红面山生态文化广场”的巨型景观石矗立在广场上,甚是醒目。从2019年建起到目前,红面山生态文化广场的卫生清理和日常维护一直由3个村的村民共同负责。红面山生态文化广场就是三村百姓共建共享的见证。

  红面山生态文化广场由秀水镇投资,在泥河村、上南庄村、下南庄村三村(建设之初为四村,南庄沟村后并村到上南庄村)的土地上建设。“当时,为了一起建广场,我们四个村的百姓投了义务工。只要需要,我们就发动村民一起干。建设自己的家园,大家都没怨言。”泥河村党支部书记李秋明说,“广场建起后,镇里给3个村划分了保洁区,大家一起管理维护。”

  建设红面山生态文化广场,让3个村的许多干部群众熟络起来。而联村党支部的建立,把人们的心拉得更近了。

  环境连片整治中,为了方便开展工作,由泥河村等三村成立了南庄联村党支部。如今,这3个村的村支“两委”干部每月要碰一次面,平时的沟通也多了。“联村党支部的成立,让大家能有干事创业的大环境。这样,既能让村与村之间互相协作,还能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大家工作积极性更高了。”南庄联村党支部书记、泥河村党支部书记李秋明说。

  为了更好地推动环境整治,村干部、党员使出浑身解数。泥河村的干部想方设法向上争取资金、多方招商引资,上南庄村的干部在整治“四堆”、煤改气时自己先干一步给群众做表率,下南庄村的干部除了垫资还自掏腰包购买了清扫车当起了保洁员……“3个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不容易,其中的酸甜苦辣、各种艰辛太多了。”秀水镇副镇长李建伟说。

  如今,在红面山生态文化广场一侧的泥河河道上,镇里建起了3座“连心桥”,在方便百姓的同时,也是为了让大家记住:这个象征着美好生活的生态文化广场,是大家共建的结果,未来的好生活也需要大家一起去奋斗。

  连片共享: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9月11日,上南庄村村民韩学印吃过晚饭,慢悠悠地向广场走去,一路上熟悉的面孔笑意盈盈地和他打着招呼。“现在,红面山生态文化广场可是俺们附近三个村村民活动的好场所。只要没事儿,早晚都来转转,锻炼身体。以前邻村的人认识得不多,在广场锻炼的时间长了,尽熟人。”韩学印说。

  环境变美了,和韩学印一样,村民更喜欢出门溜达溜达。到红面山生态文化广场和熟人唠唠嗑、健步走锻炼身体已成为许多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聂国庆说,村里的“脏乱差”问题,在远近是出了名的。在连片整治中,村里清“四堆”、治“四乱”、改厕、引进天然气……如今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和几年前大不相同。有了好环境做基础,有了啃环境整治“硬骨头”的韧劲,大家更有信心做好未来发展的大小事。

  泥河村离县城较近,几年前这里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如今,站在红面山上看被评为中国森林乡村的泥河村,满眼是绿,生机勃勃。今年70岁的泥河村老党员李荣庭说:“在整治‘四堆’时,党员干部群众都出了力。村里环境好,大家都舒心。村子好了,大伙儿都感到荣耀。”在村里清理“四堆”时,李荣庭主动让村里把自家院门口的十来吨煤清走,还动员左邻右舍一起清理“四堆”,建设美丽乡村。

  下南庄村的变化,村民也是连连称赞。下南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真厚说,环境整治事无巨细,往往是整治了这里,又冒出那里。系统整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现在的下南庄村结束了污水横流、垃圾乱倒、没有下水管道等的历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百姓所想所盼的要紧事办好,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下南庄村支委委员张建国说,这回连片整治是干了人们想都没想到,盼了几十年的民生实事。整治的过程也是凝聚力量、稳定民心的过程。

  如今,泥河村等水神山路沿线如画般的村庄,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和崭新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发展机遇。“环境整治一直在路上。”王暾明说,“人居环境整治要从示范村到全镇铺开,让美丽的乡村环境吸引更多客商投资兴业,振兴乡村,带动百姓增收。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本报联合采访组)

  记者手记

  共建共享是美丽底色

  泥河村等村连片环境整治,可谓百姓共建、百姓共享。共建付出了许多艰辛、汗水,奋斗过程是美丽的,而整治的收获也是美丽的。这些奋斗和收获构成了共建共享的美丽底色。

  连片整治、共建共享的关键在于联动,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进来,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镇、村两级干部出主意、想办法,带头做好环境整治工作的点点滴滴,为群众做了表率,他们扑下身子为民办实事的身影是美丽的。在美丽乡村、小康生活的感召下,积极参与、献计出力的百姓靠双手去建设美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他们的奋斗身影是美丽的。

  联动工作离不开科学的机制。在工作中,秀水镇成立领导组指挥部、组建联村党支部、建立资金整合利用机制等,连片环境整治有声有色,百姓在乡镇、村干部的带动下,心往一块儿想、劲儿朝一处使,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

  到秀水镇连片整治村庄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会为你诠释美丽乡村共建共享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