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初夏时节,夜幕降临,碛口岸边,黄土高原吕梁山脉的怀抱里,麒麟山庄凉风习习。聚光灯下,一位头裹白巾、身着羊皮袄的老人站在高台上眺望着黄河,一边弹着临县三弦书,一边唱道“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弯在碛口十八弯……”。在大型户外实景演艺《如梦碛口》的演出现场,观众们身临其境。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此刻交相辉映。
  得益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山西坚持系统化保护、活态化传承、品牌化发展,加快推动文旅产业升级,促进黄河文化繁荣。
  碛口古镇历史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碛口古镇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以文旅融合的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功地传播了黄河文化和晋商文化故事。”临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桂秀说。
  如今,行走在古镇街头,随处可见牵着毛驴的村民大声吆喝,不时也会唱起几句当地民歌。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碛口号子传承人李世喜自小在黄河边长大,除了再现黄河岸边纤夫的生活,他还经营起了民宿。“碛口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仅要保护好碛口,还要把这里的故事和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李世喜对记者说。
  2015年9月,山西省批准设立了碛口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探索非遗在碛口区域内整体保护的方法和经验。其后,在吕梁市人民政府、临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怀与指导下,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织了多次座谈会,制定了《碛口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临县文化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鑫告诉记者:“如今的碛口被誉为‘活着的古镇’,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当地百姓也吃上了‘旅游饭’。如今,3万多人的碛口有各类民俗客栈、农家乐40余家,旅游饭店60余家,旅游商品经营户120余家,解说员近100人,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