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运城盐湖波光粼粼,成群的飞鸟掠过泛着七色光晕的湖面。站在木质栈道上,运城市住建局局长孙冬青的目光越过新栽植的生态防护林,投向远处矗立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标语的观景台。
  2023年5月16日,盐湖表面的结晶盐折射出细碎银芒,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堤埝栈道缓步前行,察看盐湖生态环境。时任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主任的孙冬青清晰记得,总书记特意询问了盐湖生物种群的保护现状。“当听到我们通过水系治理使大天鹅等珍稀鸟类种群数量回升时,总书记欣慰地点了点头。”
  孙冬青说:“总书记不仅关注盐湖本身的生态修复,更从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强调历史文化传承。”
  盐湖岸畔的殷殷嘱托成为孙冬青和同事们开展盐湖保护工作的精神动力和根本遵循。
  联合山西大学启动盐湖本底调查,建立全国首个盐湖生态与文物司法保护基地,创作《千年盐湖》主题曲,将传统制盐技艺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700余期的水系监测数据与堤埝上新增的一个个科普展板,共同见证着盐湖从工业遗址向生态明珠的蝶变。
  调任运城市住建局局长后,孙冬青办公室的案头始终摆着两本书:泛黄的《河东盐法志》和新编的《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盐湖治理与城市建设看似不同领域,实则都贯穿着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孙冬青说,目前,运城依托盐湖的生态优势,正全力打造山水城融合共生的现代化城市典范,这对于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无疑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夜幕降临,盐湖湖面上倒映着璀璨星河。在新落成的“河东记忆”文创园内,孙冬青深有感触地说:“每次看到游客们驻足欣赏七彩盐湖的壮美,听到孩子们在生态研学基地的欢声笑语,就更能体会到总书记要求统筹做好盐湖保护利用工作的深刻内涵。”
  从盐湖守护者到城市建设者,孙冬青“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实践”的初心始终未改。他说,总书记在盐湖岸畔留下的足迹,不仅指引着生态保护的实践方向,更树立起党员干部应有的为民情怀。这种精神力量正通过千万建设者的双手,转化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