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阳泉古村,沿着幽深的明清古道前行,不一会儿就能看到义学堂。这座有着160多年历史的古学堂在尘封多年后,如今变得热闹起来,时常传出琅琅读书声。一切变化只因它最近入驻了一位新“主人”——闫伟。因此,除义学堂之外,这里又多了个新名字——一席书院。

  书院在今年7月开张,从选址、装修、选书,巨细靡遗,全由闫伟一手操办,处处透露出巧妙的心思。原来久无人住、阴暗潮湿的房间变得明亮干净,一摞摞涵盖古典主义、社科文学、自然艺术的书籍整齐摆放,每间书房都有了一个雅致的名字,例如“如云”“亦乐”“知新”……

  秋日的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书房,窗外有树木摇曳,鸟儿啁啾,四周的安谧让人的心一下子静了下来,再没有什么比读书更适合做的事情了。

  这正是闫伟一心希望看到的事情。“‘一席书院’,就是要给爱读书的人提供一席之地,在这里穿越时间的河流,与先贤对话。”闫伟说。

  在实体书店大受冲击的今天,开书院似乎不是一个明智之举,而辞掉体制内的稳定工作,开一间公益书院,在很多人看来更是不可思议。而所有的犹豫、矛盾、顾虑在闫伟这里,通通都为他的理想作出了让步。“我是个理想主义者。”闫伟这么评价自己。

  来到一席书院,闫伟的状态很松弛,每天读书品茶,不亦乐乎,读者进来也不会兜售书,而是随意地聊聊天。在这里,只要得到闫伟赠送的“学子证”,每个人都可以进来免费读书。他甚至还为读者准备了汉服,时不时还要举办读书会、写作交流会、古法造纸、活字印刷等有趣的活动。

  “目前在这里所有的体验都是免费的,我只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因为这个书院而爱上读书,或者让喜欢读书的人有个栖息地。”闫伟说。

  出生于1980年的闫伟刚过不惑之年,曾在学校当过17年的语文教师,把教学工作上的各种荣誉拿了个遍。他性格风趣活泼,说起话来妙语连珠,各种典故信手拈来,非常受学生欢迎。

  “我很热爱老师这份工作,我也跟人说过要当一辈子老师。但是老师是个需要终身去学习的职业。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我的知识还有所欠缺,希望自己能有所精进,所以离开了学校。我现在虽然不在学校了,但我认为我的老师身份没有改变,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教授知识。”谈及辞职的原因,闫伟说。

  开书院,在闫伟身上似乎是个必然的选择。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由于小时候胆小内向,不太善于与人交流的他从小养成了记随笔的习惯,每天会自觉地用文字去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之后又自然而然地爱上了阅读,并一直持续至今。

  离开学校后,闫伟独自一人背上背包,开始拜访各地名师,探访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书店,两年时间走了72家书店。

  “在那些城市的偏僻角落里,一家小小的书店总会给人以温暖,它们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就是书店在城市的价值。我觉得,阳泉也需要一个这样的地方。”闫伟说。

  一席书院从筹备到现在半年时间,闫伟投入了大量积蓄,却没有分毫收益,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不禁为他着急,建议他开办收费会员、租售书等业务,但都被他拒绝了,“我在构筑一个不功利、不浮躁,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读书人可以相聚的地方”。

  闫伟的坚持,很快吸引了大批读者,除了他以前的学生,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人。来书院里看书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能在这儿坐一下午。

  对于经营问题,闫伟的心态比较平和,他一下签了5年租约,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一席书院,有更多公益力量加入进来,维持书院的持续运行。荆倩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