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鸿骏在家中作画

孙鸿骏作品

 

 

 

  7月25日上午,“孙鸿骏山水花鸟小品邀请展”在以一美术馆开幕。

  没有举行开幕式,孙鸿骏仅前一天在本地美术群里发了一则简短的告知信息,邀请大家前来参观。即便如此,当天的画展仍然吸引了不少画家及美术爱好者光临。

  以一美术馆位于南外环恒大新城3号楼北面底商1-10号,建筑面积60余平方米,系公益性美术馆。选择与小型美术馆合作举办展览,是孙鸿骏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因为疫情的特殊原因,举办展览要控制人数,与小型美术馆合作既可以有一个推广、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可以兼顾安全需求。”孙鸿骏说,他为此次展览精心选择了30余幅山水花鸟小品,期待能使参观者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可以做个文化“深呼吸”。

  画展开幕当天,以一美术馆为孙鸿骏办了一个由少数观展画家和群众参与的茶话会。

  一位参观者看了孙鸿骏的画后,对他说:“您的画构图饱满却空灵脱俗,似祥和自然的幽谷之境,看了以后让人感到内心很宁静。”

  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赵华双认真看了展览,评价道,孙鸿骏的山水画笔墨苍润,意境清雅,体现了一种笔墨和性格的完美融合。

  郑之堰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他在以一美术馆的微信公众号上,对孙鸿骏的作画风格和思路感慨道:“他的水墨山水图式表现了画人的心境,续延着地域水墨精神,这样的水墨山水画是有一定的辨识度的,但他很明显在做多方面的探寻,即在已有的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尝试锤炼出‘内美’的水墨精神,这个探寻注定是一条更加艰苦的路”。

  看到这样的评价,孙鸿骏笑着说,自己的艺术之路并不算艰苦,因为兴趣使然,无论学画、作画乃至探寻画艺都可谓“一帆风顺”。

  连环画“推入门”

  年少时,孙鸿骏作画的主要方式是临摹。没有老师指导,没有专业书籍可读,他就临摹课本以及连环画,特别是贺友直的连环画,那活灵活现、富有生命力的线描技法,让孙鸿骏极为痴迷。

  孙鸿骏至今记得,当初看到《李双双》《山乡巨变》《小二黑结婚》等连环画时如获至宝的心情。“贺友直的连环画把故事画活了,他的画一头是生活,一头是受众的体验,他把这两样东西对了起来。”提起贺友直,孙鸿骏满脸崇敬。

  后来在图书馆,孙鸿骏又找到一本对他很有帮助的书。这书薄薄的32开的书叫《给初学画者的信》,是苏联画家赫拉帕科夫斯基写的一本讲授绘画基础的书。

  这本书让孙鸿骏知道了初学画者应该如何作画,至今苏联人的话仍记在他的心里:“你问我:‘到底画什么合适呢?’”“画你所喜欢的一切,画你所感兴趣的一切,但是一定要画写生!”

  1974年,孙鸿骏17岁,初中毕业后到了上盘石村插队。农村的山灵水秀带给他无限灵感,他一有时间就写生,村里需要画黑板报、墙报,他都抢着干,借此磨练画技。

  两年后,孙鸿骏参加了工作。在农村的插队经历,使他非常注重从生活中获取艺术灵感。一花一草、一树一木,皆是他的灵感来源。直到现在,他走在路上也总是东看看西看看,不愿错过任何一处精彩。

  候车室“磨画技”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孙鸿骏的画画生涯迎来了巨大改变。

  参加工作后,孙鸿骏最初在赛鱼火车站做扳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被站长知道有画画特长后,便将车站候车室的墙画任务交给了他。

  孙鸿骏记得,第一次在候车室画的墙画主题是“工业学大庆”。找不到水粉的颜色,老站长自己到大站去搜集;为了让他有个作画的好环境,老站长特地安排他住两人宿舍,空出一个床板,让他当画板练画。

  在候车室画画的日子里,孙鸿骏渐渐迷上了山水画。

  1982年,孙鸿骏拜我市当时的美协秘书长、画家李廷惠为师。李廷惠虽说主画人物画,但在山水画方面也给了孙鸿骏很大的帮助。不久孙鸿骏又得到程同义、杨彪、杨建国等画家的提携指导,后来机缘巧合受王文芳、潘世勋、蒋彩萍、秦凌云等名家的影响,绘画风格渐成。

  画家宫来祥很早就关注过孙鸿骏的作品。他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著名画家张明堂、赵益超创造了表现黄土高坡的米点皴形式,大江南北的山水画家争相效仿,孙鸿骏是我市山水画家中这种皴法学得最好的,并在这种皴法上有所创新,被当时的国画圈称为“小张明堂”。

  孙鸿骏的作品《春啸》《惊蛰》《寒山晓色》等都是学习这种皴法后结出的“果实”。

  后来,孙鸿骏又开始临摹宋代范宽、元末王蒙、明代沈周及清代画家石涛的画。石涛的创作理论“搜尽奇峰打草稿”也成了孙鸿骏的主要创作理念,他不再去照搬古人的绘画传统,而是师法自然到生活中去写生,于是在他后来的画里少了米点皴的重复,也少了宋画的影子,而是自觉地实践着石涛的写生精神——随性而发、野性奔放。

  这个时候,孙鸿骏早已从赛鱼火车站调到石家庄铁路分局井陉车务段工会工作,在候车室画画之余,他有时会沿着铁路线写生,不间断的写生,让他的画技更加成熟。

  读好书频受益

  孙鸿骏的书斋里除了画就是书。

  孙鸿骏喜欢读书。他对四大名著之外的《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聊斋志异》《古文观止》等也颇感兴趣,有的甚至反复读过。他还喜欢鲁迅的杂文、赵树理的小说。通过读书,孙鸿骏认识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书香的熏染使孙鸿骏的画有一种传统文人画的“内秀”。奔放又内敛的独特风格使他获得业内认可,频频获奖。

  作品《春啸》于1988年在“中华杯大奖赛”中获佳作奖,被北京电视台收藏;中国画《故土》1989年在“山西省首届中国画展”中获二等奖;中国画《暮归》1989年在“山西省首届企业美术作品展”中获一等奖;中国画《春晓》1989年在“山西省第十一届美展”中获优秀奖;中国画《路》1992年在山西省“黄土地的昨天与今天”美展中获二等奖;中国画《春醒》1992年在“中国铁路美术作品展”中获一等奖;中国画《惊蛰》1994年在“山西省首届画院联展暨山西省美术作品展”中获银奖,并同时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昨夜春雨》1997年在“山西省首届山水画展”中获三等奖;中国画《千秋岁月》199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全国诗、书、画大展”中获优秀奖;中国画《太行雄姿》2001年在“重筑辉煌全国十大行业美术作品展”中获银奖;中国画《塬上行》2002年入选“亚亨杯全国书、画精品大展”并获优秀奖;中国画《岁月悠悠》入选“200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画《厚土雄风》2002年入选“同里——保护世界遗产国际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画《云起溪山》入选2013年当代中国画百家提名展;中国画《云岭幽居》入选2014年最具代表性当代中国画百家巡回展;2015年《霜天待月》获得“澄怀悟道”第五届山西省花鸟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等。

  孙鸿骏还多次在无锡、临汾、石家庄等地举办个展和联展,成为兰州成功美术馆和石家庄今古美术馆的签约画家。

  创作的成功让孙鸿骏作画的兴趣更浓,他说,绘画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和血液。

  “因为喜欢,所以执着。40多年来,我只做了画画这么一件事,并且一直在探索的路上。”孙鸿骏如是说。(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