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程中,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至关重要,其性能直接决定车辆的续航里程、安全性、可靠性及成本等关键指标。平定县精准把握这一核心,将新能源电池小镇列为县域转型“主战场”,围绕推进新能源电池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稳链,全力打造完整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推动县域经济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产业链的“链主”企业,积极发挥核心作用。近年来,该公司每年投入营业收入的约4%用于研发,逐步形成粉碎、造粒、石墨化、成品一体化生产体系和“多品种全工序”经营模式,实现负极材料对电芯客户的批量供应,以技术实力助推小镇产业提质升级。
依托“链主”企业引领,平定县进一步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集中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在清晰发展思路指引下,平定新能源电池小镇成功吸引中烜(山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中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冀投(山西)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朋友圈”持续扩容。
其中,中烜(山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引入隧道窑、全自动装料吸料装卸站等设备,让负极材料生产线高度一体化集成,实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双提升”与能耗、排放“双下降”的目标。
目前,已有12家新能源电池企业在小镇“安家”,形成20万吨负极材料成品、1万吨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年产能,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各家企业注重将技术创新与实际生产结合。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通气提纯技术,使生产的石墨纯度达99.9999%。山西中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的内串石墨化炉,具有送电迅速、产品产出率高、装出炉周期短等显著优点,产出的石墨负极材料纯度高、稳定性好。
6月19日,平定县新能源电池专业镇工匠学院成立。学院将聚焦产业前沿技术,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为企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小镇已实现对负极材料制造全流程把控,整体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同时,山西赛瑞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贝特瑞年产5万吨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中冀投年产5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及其配套工序一体化项目正加紧建设,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下一步,平定县将在优化现有负极材料生产布局的基础上,持续“敞开怀抱”吸引新能源上下游企业入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提高市场占有率,全力打响“平定新能源小镇”品牌。(魏君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