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城区桥北街保晋巷的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是我市最具代表性的红色地标。78年前,这里是“中共创建第一城”的原点;而今,越来越多人在这里叩问初心,从这里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

  太行巍巍,桃河滔滔。2025年5月4日,“中共创建第一城”阳泉以奋斗之姿迎来建市78周年纪念日。回望来路,阳泉是中国共产党亲手缔造的第一座人民城市,是“红色信仰”浇筑的奋斗热土;放眼今朝,130万阳泉儿女传承革命先辈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奋斗精神熔铸于发展血脉,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在新时代书写着“破茧成蝶”的生动实践。

  这座诞生于战火中的城市,从襁褓时期就刻下了敢为人先的奋斗基因。1947年的春天,从娘子关下的一个小镇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阳泉市的建立,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提供了试点样本,创造了中国共产党夺取、接管、建立、管理城市政权与经济建设的宝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第一个“城市脚印”。建市后,阳泉在发展生产、恢复工商业、安定群众生活、管理城市、稳定物价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为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一段段红色历史,不仅凝聚着阳泉人民拼搏进取、创新不止的奋斗轨迹,而且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阳泉篇章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阳泉曾以“煤铁之乡”的荣光支撑共和国工业脊梁,也在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中不断求索。从“一煤独大”到“多业并举”,从“黑色依赖”到“绿色崛起”,有爬坡之艰,更有过坎之难。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期、深化全方位转型窗口期的阳泉,坚持从红色历史中汲取破局智慧,深入实施市委“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用红色文旅激活生态经济,以数智赋能重塑产业格局,让绿色理念重绘山河画卷,全力加速构建体现阳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积势聚能。

  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传承早已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将“精神密码”转化为“发展算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当年红二十四军革命先辈顽强斗争的精神是如今我们面对转型发展的瓶颈制约时勇于阔步前行的战鼓之声;面对转型期带来的阵痛,百团大战中军民团结的制胜密码,正转化为当下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政企同心”;面对新发展阶段新挑战新任务,八路军第129师在七亘大捷时展示的英勇与智慧,时刻提醒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在变化中寻觅机遇、用智慧应对挑战。

  ?以历史观照现实,以奋斗开创未来。如今,漫步在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触摸斑驳的砖墙依然能感受到建设者手心的温度;狮脑山上,百团大战纪念碑巍然矗立,见证着革命先辈以血肉之躯开辟新天地的壮举;七亘大捷遗址的断壁残垣,诉说着“用兵如神”的智慧与胆识;南庄抗战地道里,回荡着军民同心、共御外侮的呐喊……这些红色地标不是静止的历史符号,而是激励当代阳泉人砥砺奋进的精神火炬。

  ?站在建市78周年的新起点,我们既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欣慰,更需保持“跋山涉水再出发”的清醒。让我们从红色血脉中汲取奋进力量,在转型发展中勇闯新路,在奋斗实践中践行初心,让这座英雄之城永葆奋进姿态,努力在新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阳泉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