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山西广播电视台星卫视传媒有限公司职工郭泽鹏正在参加矿区平潭街街道大院社区组织的路面清扫活动。受近期极端大风天气影响,社区内堆积了不少落叶枯枝,郭泽鹏自愿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清扫。他们身穿红色马甲,携带扫帚、簸箕等清洁工具奔波在社区的街边小巷,这是郭泽鹏投身志愿服务的第十一年。
十多年里,郭泽鹏坚持奔波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从医院护工、养老院志愿者到体育赛事活动志愿者再到亲身前往灾害发生地救灾,只要是能帮助到大家的活动,他都积极参加。抗洪救灾、逆行抗疫、助老爱幼……他用实际行动为许多困境中的人们撑起“希望的天空”。
谈起参与志愿服务的初衷,郭泽鹏的眼里闪着光亮。“那是在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我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了志愿者们不顾个人安危投身于地震救援当中,我立志长大后也要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郭泽鹏说。就这样,一颗“志愿服务”的种子深深埋在了他心中。
2016年时,郭泽鹏第一次亲身前往灾害发生地参加救援。当时还在读大学的他看到了有关“6·23江苏盐城龙卷风事件”的报道。房屋倒塌、人员伤亡、道路受阻……听着新闻报道中描述灾害现场的词语,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立即动身用当月仅剩的几百元生活费自费购买了八张凉席、两箱方便面,和同学一起乘坐大巴车赶往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龙卷风灾害现场。一去就是一周,他将带去的物资全部捐赠给灾区,每日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奔波在救人第一线,在他们的努力下,500余名灾民成功转移到安全地带。
“5·21漾濞地震”“7·20郑州特大暴雨”“12·18积石山地震”等重大救援都有郭泽鹏的身影。“印象最深刻的是2021年7月,河南省郑州市连遭暴雨袭击,我连夜赶往郑州参加救援。”当时的郭泽鹏刚刚结束在武汉市的志愿服务,得知郑州市的突发情况,他放弃了好不容易得到的入职机会,前往郑州市参加水下救援。由于多日水泡日晒,郭泽鹏全身上下多处被晒伤脱皮,但他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把全部时间用于救灾。日复一日的坚持,年复一年的守候,郭泽鹏凭借出色的志愿表现,获得了“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山西省首届慈善奖慈善行为楷模”等荣誉。
温暖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关爱是一种特别的守护。工作之余,郭泽鹏还坚持定期为空巢老人、残障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爱心服务,志愿服务时长累计7700余小时。2022年,他被聘为市检察院人民监督员,“认领了”向村民普法的任务。法律条文晦涩难懂,他就自制通俗易懂的“普法手册”;法律案例贴近性差,他就引入具体情境,将大背景放到农村生活当中,边聊边普及。在他的帮助下,不少村民找到了适合的维权方式,拿起法律武器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长期的志愿服务中,郭泽鹏了解到很多村里的独居老人存在腿脚不方便的情况,有时吃到嘴里的饭不太“热乎”,郭泽鹏很是心疼,动员家里人开展“周末厨房”活动,制作包子、饺子等方便存放的食物送到老人家中,并定期陪他们唠家常,缓解老人独自在家的孤独,做到能帮尽帮。居住在高新区银龙社区的老人卢桂平(化名)因双目失明难以出门买药、复诊,郭泽鹏便主动化身“陪诊员”,定期陪伴老人复查就医。为更好地帮助老人恢复,他自学了很多有关老年养护的知识,根据医嘱为老人量身定制饮食和运动方案。“他就像我的亲孙子,为我忙前忙后,我心里真的很感激。”卢桂平激动地说。
市文化产品(非遗)展示中心志愿讲解员、“互联网+公益”助农促销志愿者、特殊群体心理辅导师……郭泽鹏怀着一腔热血,在不同身份之间转换。在他的带动下,身边越来越多的亲戚、朋友也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中。“志愿服务是好事,我们也向孩子学习,不仅仅做他的后盾,也做其他困难群体的依靠。”郭泽鹏的父亲郭爱忠说。
小行大爱,静水深流。郭泽鹏的善举也许并不惊天动地,却让爱的暖流浸润到很多人的心中,让无助者有助,给失意者温暖。“未来,我会继续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我相信,只要坚持用真心换真心,平凡的行动也能汇聚成改变社会的力量。”郭泽鹏说。(张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