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报今起开设“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刻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引领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彰显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参与这一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将分批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特写、现场描写、深度报道等方式,挖掘各级各部门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突出成效和经验做法,以有力的事实、生动的案例、详实的数据,充分展现各领域各行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凝聚共识力量,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山脊上,矗立着一座座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源源不断输送着“化风为宝”的绿色能源;

  群山间,整齐排布的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

  矿井下,智能化机掘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实现了从“黑色”到“绿色”的转变。

  近年来,我市坚持“双碳”目标牵引,牢牢把握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发展机遇,扛起能源保供大任、加快智慧矿山建设、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构筑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围绕“五个一体化”,做好煤电这篇大文章,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智”增效,“碳”寻新路,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展现能源低碳发展新形象。

  传统产业由“黑”转“绿”

  在华阳集团一矿调度指挥中心,随着工作人员指纹解锁,自动门缓缓开启,巨大的显示屏占了整整一面墙。

  安装了井下“天眼”,地下几百米的矿井内,采煤作业区一览无余。调度台前,工作人员轻点鼠标,皮带、转载机、刮板输送机依次启动,员工只需远程监控,滚滚乌金便不断涌出……从机械化到如今的智能化,煤炭产业正经历着又一次飞跃。近年来,华阳集团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与煤矿深度融合,曾经想象中的智能化生产场景,如今已在新景矿、一矿等成为现实。

  加快煤矿绿色智能化改造是我市努力构建新型能源综合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市建成华阳一矿、新景矿两座智能化煤矿和华阳二矿、程庄矿等79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其中一矿成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实现采、掘、机、运、通、选等主要生产数据集成和应用。我市还大力推动开采方式向绿色转变。充填开采、无(小)煤柱开采、矸石返井等绿色开采试点的成功建设,让煤矿矸石无害化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先进产能煤矿达到26座,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4.5%。

  在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的同时,我市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等工作。裕光煤电公司2×100万千瓦发电项目采用国产高参数、大容量、低能耗的超超临界燃煤空冷发电机组,项目具有百万千瓦机组“三塔合一”、百万千瓦机组首台采用双塔双循环烟气脱硫系统、百万千瓦机组间接空冷背压最低、百万千瓦机组燃烧无烟煤指标最优等技术亮点。这使得机组在发电量不减的情况下,每年能节约标准煤33万吨。

  同时,作为裕光煤电盂县2×100万千瓦发电项目的下游项目——大地海科裕光电厂固废综合利用项目。项目将传统火电机组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煤渣、石膏等固废,通过先进技术转化,实现废料“吃干榨尽”。

  此外,聚焦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我市探索推进全市煤炭洗选企业标准化动态达标,推动瓦斯分质利用,支持煤矿企业投建乏风蓄热氧化、瓦斯直燃制热、热源撬瓦斯利用项目,实现能用尽用。

  新型能源“多点开花”

  初夏时节,在盂县粤电西烟150MW风电项目现场,高低错落的42台风力发电机组分布在山岭间;在郊区的光伏产业基地,蓝色光伏板在广袤的大地上星罗棋布,源源不断地输送“绿电”,点亮万家灯火;在平定县中烨锂电石墨负极材料项目(二期)施工现场,年产4万吨锂电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全速推进……一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煤与“非煤”并不互斥,我市在“非煤”领域下大力气布局,在构建新型能源供给体系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多年来,我市积极布局和开发清洁能源,以风电、光伏发电、新能源电池产业为代表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到2022年底,我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221.9万千瓦,占比31.6%;50万千瓦“光伏+储能”示范项目,全部完成核准备案,部分实现并网;盂县污水处理厂和裕光电厂发电单元顺利入网;华阳首批量产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正式投运。一项项工作背后,彰显着我市作为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的战略雄心。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工业赋能育新战略,依托新能源产业,努力构建多业支撑、多链互补的绿色低碳产业新体系。今年1~4月,新能源发电企业发电量13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幅4.4%。

  加快盂县西烟风电二期10万千瓦、盂县国能上社10万千瓦光伏、盂县三峡10万千瓦光伏等续建项目建设;持续推进郊区、盂县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稳妥推进郊区龙源10万千瓦林农光储一体化、矿区大唐1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等新建项目;有序跟进弘盛通、青于蓝等独立储能项目建设……今年以来,我市各级能源部门聚焦新能源产业,紧跟政策导向、创新体制机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多点开花”,推动能源供给向绿色转变。

  减“碳”举措稳步推进

  日前,国投平定100MW光伏发电项目在平定县张庄镇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7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120吨、烟尘约33吨、二氧化碳约21万吨、二氧化氮约61吨,对于我市稳步推进节能降耗减碳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消费是推进“双碳”的主战场。近年来,我市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意识,绿色能源消费体系加快构建,能源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我市构建以电力为中心的终端能源消费格局,深挖能源、建筑、工农业领域电能替代潜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多平台数据采集,在线监测企业能耗、产量和相关经济指标,精准做好能耗双控工作;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构建节能审查、节能监察、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等制度体系,提升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水平,让“绿色化、低碳化”成为我市能源消费的新名片。

  平定县巨城镇万子足村的山西酷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械“隆隆”作响,一截截寸把长、粉笔粗细的光滑圆柱顺着生产设备出口一泻而下。这是生物质颗粒燃料成品。“这种颗粒燃料每千克发热量在3900~4800千卡,炭化后的发热量每千克7000~8000千卡。取暖效果和煤差不多,关键还环保。”山西酷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涛涛说。

  这是我市乡村清洁取暖用能改造的真实写照。我市连续多年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工程,让农户屋要暖、城乡天更蓝。到2022年底,我市共有28万余户完成“煤改电”“煤改气”“煤改醇”“煤改生物质”用能改造。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能源发展转型任务更加紧迫。市能源局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努力构建节能优先管控体系。推进能源领域节能降碳,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建立完善年度煤炭消费等量减量替代实施方案;加强节能监察执法,强化煤电、煤炭、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管理;把握能耗管控政策,快速推进重点用能单位“绿电”消纳比例,指导企业合理扣减原料用能;加快淘汰落后机电设备,对照企业的淘汰计划及时组织核查督查;稳步推进清洁取暖,广泛开展节能宣传,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温荣鑫?杨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