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泉,穿市而过的桃河倒映着蓝天白云,把山城打扮得分外精神。桃河公园里,1.6万株桃树分布在9公里长的河畔,一片一片的桃花像火红的、粉白的织锦,层层叠叠。微风拂过,花枝轻颤,飞舞的花瓣飘向绿草地、飘向桃河水、飘向河畔的游人……桃河,这条阳泉的母亲河,她变了,变得越来越亮丽、越来越时尚、越来越“热闹”。
4月7日那天,我市一个“大胆”的创举落地了:“十里桃花映山城”——2025“阳泉消费季”桃河市集活动在桃河公园启动。什么?公园变市集?一时间,很多市民有些疑惑:公园不是休闲的地方吗?公园变得这么热闹合适吗?但是,随着市集吸引的人流越来越多,人们的看法开始转变:原来美丽的桃河公园不仅可以休闲,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以花为媒,文艺节目展演、书画展、摄影展、传统国风服装秀、读书会、各种商品的展销活动在公园内持续开展,逛一逛桃河市集成了这个春天阳泉市民最动心的事情,惠及全民的桃河市集,让“赏花经济”在文化滋养下持续升温。
践行“两山”理念?重塑桃河之美
桃河,相传原叫“扑猪河”,后改名桃河。古代桃河不但水源丰富,而且景致不凡,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兀兀承天天不孤,一村烟火半山处。苇泽关下苇泽深,桃河河中鱼儿稠。”可见,历史上的桃河,带给两岸人民满满恩泽。先辈们择岸而居,依山傍水,勤耕劳作,安居乐业。但是,随着近百年来工业革命的推进,桃河的生态遭到了非常大的损害,一度变得满目疮痍,甚至成为我们这座城市形象的一个“疮疤”。让桃河水重新清澈,让桃河岸重新美丽,这是几十年来全市人民的期望,也是市委、市政府孜孜不倦的努力方向。
“整修堤坝、硬化河道、桃河蓄水……桃河公园建成以来,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但是进入新时代,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如何让桃河公园提升生态品质、文化品质、经济品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我们园林人一直思考的问题。”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管理处处长朱继明几年来一直在思索,也一直在为桃河公园的品质飞跃默默积蓄着力量。
自2022年起,市园林管理处在桃河公园两岸种植22个品种的上万株观赏桃树,旨在营造“十里桃花映山城”的美景,并种植36个品种的10万株郁金香。伴随着榆叶梅、紫叶李等各类花卉的陆续绽放,桃河公园内呈现出百花争艳的春日盛景。
尤其是今年以来,市园林管理处提出要像“绣花”一样打造桃河公园的景观,同时统筹实施硬件设施优化工作,全面推进公园品质与服务质量双提升,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指数。目前,市园林管理处已经完成对桃河公园两岸二级坝护栏的除锈打磨和喷漆工作;增设5处便民人行出入口、1处车行入口;设计安装324个户外防蚊蝇设施。以前天气一热,市民到桃河公园游玩就怕飞舞的小虫子,今年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
如今的桃河公园,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人流明显增多。霞光与水光辉映,鲜花共草地芳菲,让人们流连忘返。
克服重重困难?凝聚战略共识
不知道我们阳泉有多少人敢有这个“梦想”:让全国的游客在武汉观赏完樱花,就来到我们阳泉观赏桃花,然后再去洛阳观赏牡丹花。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有一个跻身全国名花城市之列的战略!可以吗?朱继明说,我们今天种下了9公里桃花,如果我们坚持种下去,种上一百里地的桃花,这样的规模全国谁能来比?
我们种桃花是“因为我们有桃河,而桃河是因桃花而命名”。这个逻辑是严密的,有据可考的。我们来听一听从西至东沿桃河的地方命名:赛鱼、平潭、上五渡、下五渡……自古以来,我们这片土地上就呈现着水润碧桃进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胜景,让胜景再现,让梦想成真,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我们要种桃树,让桃河沿岸开满桃花,这样的共识并不容易达成。“多年以来,桃河沿岸的绿化色块已颇具规模,红的、黄的、绿的植物错落有致,形成了游客熟悉的景观风貌。大规模种植桃树,意味着要打破原有的色块布局,重新进行景观配色。”朱继明说。许多员工对此表示不解,认为这是在“折腾”,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可能影响现有的景观效果。
面对员工的不理解,朱继明耐心地向员工阐述种植桃树的长远意义,通过讲文化、讲转型、讲发展,向大家描绘桃河未来的美好蓝图,表示桃花不仅能为阳泉增添独特的景观魅力,还能吸引更多游客,带动全市经济发展。
共识形成干劲倍增。工作人员认真选苗、挖坑、栽种,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随着一株株桃树苗扎根桃河两岸,技术人员开始了精心的照料,定期为桃树浇水、施肥、修剪枝叶,确保桃树能够适应本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园林人的努力也逐渐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开始凝聚起多方力量。从城管系统倾情助力、到社会各界添砖加瓦,再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如今,桃河的景观令人眼前一亮,桃河公园桃花胜景的战略正在稳步推进中。
市集入驻公园?两个效益井喷
今春,“十里桃花映山城”——2025“阳泉消费季”桃河市集活动应运而生,让市民赏桃花美心情,逛市集振精神。
桃河公园,桃花竞相绽放,文创锦上添花,桃花湾、桃花岛、桃花蹊等网红打卡点吸引着众多市民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一边游园赏花,一边逛市集购物。在富硒特色农产品展销区域,20家农业企业带来140余种特色农产品。黄澄澄的富硒小米、圆润光洁的富硒鸡蛋、晶莹剔透的富硒蜂蜜等农产品在展台上陈列。
在砂淘文化街上,小西庄村携花卉、非遗砂器、泉白酒等特色产品及吉祥物“花小西”倾情参与,“花小西”一经亮相,就以其可爱的形象迅速“圈粉”。
依托“公园+”消费场景,市集活动的线下展销涵盖富硒农产品、家电、住房、汽车等多个领域,满足市民各类需求。众多商家积极参与,让利惠民,通过“赏花+”模式,将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产值”。据统计,截至目前,活动瞬时最高人流量达3.7万人。
随着市集活动的精彩“出圈”,越来越多的商家、文化团体主动联系主办方申请入驻,为市集注入全新活力。身着汉服的古筝演奏者指尖轻拨,悠扬婉转的古筝声在桃花林间流淌;茶艺师行云流水般冲泡香茗,将茶香与桃花芬芳交织;专业歌手与合唱团相继登台,用歌声点燃现场气氛;花艺协会的花艺师将鲜花化作精美花艺作品,吸引市民纷纷驻足;葫芦丝演奏者以清亮乐声,奏响春日旋律……
这场热闹非凡的桃河市集,是全市多部门协同发力的成果。市文旅局精心策划文艺演出,为市民献上一场场视听盛宴;市商务局积极对接优质商户,筛选出特色鲜明、品质过硬的商家入驻;市交警部门制定交通疏导方案,增派人员上岗,为市民出行保驾护航;城管执法、园林等部门各司其职,做好市集相关保障工作,确保市集有序开展。
与此同时,桃河市集的火爆吸引了各级媒体的目光。新华网山西频道、山西新闻联播、山西经济日报等纷纷进行报道,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转载相关报道,山西广播电视台对活动进行直播,让阳泉的春日盛景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在媒体的广泛传播下,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穿梭于花海与市集之间,感受阳泉独特的魅力。本地市民也借此机会,纷纷将砂器、富硒产品等阳泉特产寄给外地的亲朋好友,让家乡的味道传得更远。
近一个月以来,桃河市集已成为集文化展演、艺术体验、特色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绘就一幅展现新时代经济文化繁荣景象的“清明上河图”;桃河市集让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生态与经济在此处共生,传播城市文化、展示城市魅力,为阳泉美好的明天添加生机与活力。(邢立芳 吴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