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傍晚,地下数百米处,华阳集团一矿的各综采工作面,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煤炭正源源不断产出。

  在井下走一圈你会发现,身在“煤城”却几乎不见“煤尘”。这得益于一矿积极探索综合治尘除尘技术,改造挡尘网、安装自动喷雾定时冲洗装置、加设挡尘门,努力打造“井下花园”。

  同一时间,地上的小阳泉北社区办公楼门前,路灯刚刚亮起。

  不同于普通的电灯,这里安装的是由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等组成的光电互补型路灯。这种路灯在满足亮化需求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兼顾社会效益。

  绿色低碳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需要。

  我市深刻认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以绿色为基底,增强节能降碳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目标任务,制定落实举措,形成推进合力,努力为环境“减负”,促绿色转型。

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阳泉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电等传统产业占比高,生态环境脆弱,历史欠账多。围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我市深入实施生态筑基战略,在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展现阳泉担当,贡献阳泉力量。

  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发改委)充分发挥统筹谋划作用,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目标任务,找准工作路径,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动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全力促进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

  市节约能源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市能源局)一手抓严控增量,一手抓优化存量,全面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单位节能管理,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控制能耗增量、降低能耗强度。

  市工信局扎实推进化工、焦化、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能耗双控行动,提出任务目标,狠抓工作落实,通过工业节能诊断的公益性服务,深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潜力,推动企业开展节能改造,提高企业能效水平。

  2021年,我市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6.2%,炼焦工序单位能耗同比下降5.9%,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同比下降5.2%,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同比下降0.2%,吨水泥综合能耗同比下降6.5%……GDP“含绿量”提升明显。

技术创新赋能转型升级

  向“绿”而行,推进节能减排,我市各企业争当排头兵和主力军,将企业发展融入城市发展大局。

  盂县兴通煤炭加工有限公司通过加强组织管理、优化工艺环节、调整车间结构、严格设备管理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节支降耗、节能环保工作,取得一定效果。公司总经理张菁说,下一步,企业将加强技术改造,逐步淘汰不合理的洗选工艺。同时,强化标准引领,持续推进煤炭洗选行业规范管理达标升级。

  同样开展节能技术研发改造的还有山西河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公司对1号机组开展灵活性改造,现已改造完成。改造后,供热能力实现大幅提升,在供热量相同的情况下,可有效减少标准煤使用,真正做到节能减排。

  优化存量的同时,我市各企业积极拓展增量。山西森康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阳泉分公司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便利性,为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公司经理季欣东表示,作为国有新能源企业,他们将继续加快推进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做好节能宣传,引导市民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共建绿色家园

  “碳排放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能只靠政府,更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让节能减排理念深入人心,让绿色低碳成为共识。”市节约能源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南边堰社区定期开展“低碳环保、绿色生活”宣传活动,由社区志愿者向居民讲解日常生活中的低碳常识、居家生活中的节能妙招等,倡导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意识。

  放弃开私家车,上下班选择骑共享单车或乘坐公交车,这样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已经成为市民刘燕生活中的一部分。谈到绿色低碳生活,她还举了几个例子——自备餐盒、手提袋,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随手关灯,让节约用电成为习惯;衣服数量不多时选择手洗,少用洗衣机,避免造成水和电的浪费。

  温婷婷是一名低碳达人。在她家里,马桶的冲水装置上加装了节水增压阀。温婷婷介绍,别看这一个小小的阀门,却能让冲水形式由原来的“只冲水”改为“冲水加气”,不仅能增加冲水水压,让冲洗效果更好,还能节约用水,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从政府到企业、再到市民,如今,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张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