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夏日的晨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6月1日,桃河河畔,散步的老人、嬉戏的孩童、跑步的青年,为阳泉这座美丽的城市,调配出愈加鲜艳的色彩。

  “这几年,咱阳泉的空气越来越好。我经常沿桃河走一走,一趟下来感觉神清气爽。”70岁的市民刘素莲对城市生态环境变化最真切的感受,就是空气更“甜”了,天更蓝了,各种飞鸟更多了。

  刘素莲的感受,是我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真实印证。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市优良天气221天;2020年,优良天气256天;2021年,优良天气261天。其中,PM2.5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均实现连续5年下降。

  这不仅是我市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改善空气质量的“战绩”,也是全市上下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生态筑基战略的有力见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如何提高阳泉的“蓝天指数”?我市没有“坐等风来”,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约束,聚焦重点,标本兼治,建管结合,坚决向结构“开刀”,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促进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

  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绝对不能让大气污染成为影响百姓健康的“心肺之患”。市委、市政府心怀“国之大者”,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增强做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主任”的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台一系列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抓住产业、能源、运输、土地(扬尘)等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多部门协调联动、精准施策,还百姓蓝天白云和繁星闪烁。

  聚焦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我市大力推进城市建成区及周边重污染企业搬迁退出,取缔关闭一批、逐步淘汰一批、优化提升一批洗选煤企业、耐火材料企业等,全流程推进工业炉窑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强化排污许可管理,全力消除污染源。聚焦实施散煤清洁化替代,大力发展集中供热,依法清理“禁煤区”散煤及燃煤设施,深入开展锅炉综合整治,全面推行清洁取暖。聚焦推动运输结构绿色化,大力推进“公转铁”,强化机动车环保排放监管,加强车用油品质量监管,对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货车进行淘汰,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聚焦提升扬尘污染管控水平,大力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持续强化矸石山综合治理和管控,全面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加强降尘整治,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工程,让蓝天常在。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我市加强空气质量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全面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出现重污染天气,立即启动预警。同时,不断优化应急减排清单,对建材、焦化、铸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企业,采暖期实施差别化错峰生产,并与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相衔接,全力破解城市发展“生态难题”。

  多点发力,久久为功。“十四五”时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阶段。今天的阳泉,发展方式更加绿色,2021年万元GDP能耗同比实现下降,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实现增长。水滴石穿,持续发力,山城处处呈现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画卷。(张泉东 刘子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