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部署,全力做好煤炭保供稳价工作。全市主要能源产品原煤、洗煤、发电量产量实现较快增长,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全社会用电量、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因发电用煤增加,新入库企业带动等因素影响,呈现上升态势,给全市能耗“双控”考核带来一定压力。
一、能源生产情况
(一)原煤、洗煤产量接近历史峰值
2021年,全市规上煤炭生产企业原煤产量6825万吨,同比增长20.2%。其中,无烟煤产量5316.7万吨,增长18.1%;一般烟煤产量1508.4万吨,增长28.1%。规上工业洗煤产量2160.4万吨,增长23.3%。原煤、洗煤产量均接近历史最高年份。
(二)发电量创历史新高
2021年3月山西国际能源裕光煤电有限责任公司达规入库,装机容量为2×1000MW,带动全市发电行业高速增长。全年全市规上工业发电量218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5.1%。其中,火力发电量195.5亿千瓦时,增长37.0%;风力发电量7.3亿千瓦时,增长86.8%;太阳能发电量15.2亿千瓦时,增长2.6%。
全市新能源发电量(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煤层气发电)达30.2亿千瓦时,同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1%,占规上工业发电量比重13.9%。
(二)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五降一升”
全年全市规上工业高耗能行业(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炼焦、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55万吨标准煤,增长15%,占全市比重为7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88.1万吨标准煤,下降0.8%,占全市比重为28.9%。六个行业合计占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重为98.9%。
(三)除盂县外县区规上工业能耗均下降
除盂县因裕光煤电拉动能耗上升外,其余四个县区综合能源消费量均同比下降。2021年,综合能耗消费量排前三位的县区分别是平定县、矿区和盂县,占全市比重分别为37.5%、24.3%和20.8%。城区、矿区、郊区及平定县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别下降7.9%、0.7%、2.4%和9.9%。
(四)规上工业用煤较快增长
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煤炭消费(不含原煤入洗)1187.9万吨,增长18.1%,上升主要原因是电力行业、非金属矿物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用煤分别增长42.6%、14.3%、11.4%,上拉全市规上工业用煤25.7、0.9、0.6个百分点。
(五)全社会用电量实现增长
据市供电公司数据,2021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9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0.4亿千瓦时,上升2.9%;第二产业用电量66.5亿千瓦时,上升9.4%;第三产业用电量14.5亿千瓦时,增长14%。
全市工业用电量65.6亿千瓦时,增长9.6%,主要带动因素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主要因兆丰铝电生产规模扩大,用电量21.9亿千瓦时,上升20.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要因石灰、水泥生产带动,用电量11.1亿千瓦时,增长15.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主要因裕光煤电投产自用电量增加,用电量4.7亿千瓦时,增长28.7%。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6亿千瓦时,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用电量5.4亿千瓦时,增长4.2%;乡村居民用电量3.2亿千瓦时,增长17.6%。
(六)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有所上升
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加工转换投入能源2573.2万吨标准煤,产出2090.9万吨标准煤,总效率为81.3%,比上年高2.2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效率41%,比上年高2.4个百分点;原煤入洗效率93.5%,比上年高2.1个百分点;炼焦效率89.0%,比上年低0.2个百分点;供热效率87.2%,比上年低1个百分点;天然气液化效率96.7%,比上年高1.2个百分点,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七)主要产品(工序)单耗呈下降态势
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单位产品(工序)综合能耗指标中,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炼焦工序单位能耗、吨水泥综合能耗呈现下降态势。
三、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新能源发电占比仍然较低
随着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的加快,全市新能源发电业虽然稳步发展,但占比仍然较低,全年全市规上工业新能源发电量为30.2亿千瓦时,虽比上年增加4.4亿千瓦时,但占规上工业发电量比重仅为13.9%,与火电等传统能源发电量相比仍然存在规模小的问题,要成为全市能源生产的重要支撑还需进一步推进。
(二)高耗能行业、重点企业影响突出
高耗能行业能耗占比较高,一直是我市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在对加快我市经济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同时,也增加了节能降耗工作的难度。2021年,全市230家规上工业企业中,综合能耗前十位企业能耗占比达84.3%,包括4家火力发电企业、1家煤炭企业、1家有色金属企业、4家建材企业,全市工业能耗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三)新投产企业预计大幅提高能耗
今年年底到未来几年,全市即将有西上庄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晋能鑫磊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等火力发电企业新投产,这些企业将进一步增加工业能耗和煤炭消费量,加大全市节能降耗和煤炭减量替代工作难度。
(四)电力消费快速增长对完成节能降耗目标带来压力
现行的能耗核算制度中,非工业行业和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主要使用电力占比法核算能耗,其能源消费量用本期用电量(折标准量)除以上年用电量占能源消费比重来测算,因此,用电增速快则能耗就高,而今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持续攀升,对全市能耗核算结果带来明显影响。
(五)原煤消费增幅较大影响碳排放控制目标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原煤消费1187.9万吨,同比增长18.1%。规上工业煤炭消费占全社会煤炭消费量的九成以上,煤炭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对碳排放核算带来较大压力。
四、措施及建议
(一)加快能源转型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我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偏“重”偏“煤”,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二)狠抓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
我市高耗能行业占全市规上能源消费将近100%,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工作直接决定了规上工业乃至全社会的节能成效。对高耗能企业不能“一停了之”、“一关了之”,应积极开展高耗能企业能耗水平监测,科学合理安排错峰生产时间,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助推“碳达峰、碳中和”。
(三)密切关注电力消费增长情况
做好电力消费监测工作,电力消费的过快增长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应该密切关注电力消费增长情况,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用电监测力度,保证电力消费增长与能耗核算的合理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