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阳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提质增效会议精神,全力以赴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前八个月,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但核算GDP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增速,继续呈现出逐月回落的态势,实现全年攻坚任务面临一定压力。

  一、整体运行情况

  1-8月,阳泉市规模以上在库服务业企业100家,实现营业收入41.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低于全省增速26.5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利润2.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2倍,人均应付职工薪酬4.55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0.2万元,应交增值税8528.4万元,同比增长22.5%,期末用工人数21030人,同比下降1.8%。

  (一)营业收入行业分布七升二降

  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布的九大行业中,1-8月,七个行业保持了正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行业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1829.6万元,同比增长98.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13.71亿元,同比增长29.7%;房地产业(主要为物业管理)营业收入7321.3万元,同比增长13.0%。下降的两个行业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6.7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5.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7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0.7%。

  

  (二)交通运输行业增速持续回落

  作为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中的第一大行业,1-8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13.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7%,总量占到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的33.2%。拉动全市增长8.2个百分点。年初至今,受个别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未开展经营活动,以及个别企业年中合并注销因素的共同影响,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增速的高点从2月的93.7%逐月回落,而且回落的速度有进一步加快的趋势。同时,仓储行业存在着去年11月单月基数较大的问题,如果本年11月之前不能有更多轮换商品,仓储行业将严重影响整个交通行业的增速,这一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三)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出现向下拐头迹象

  1-8月,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2%,比1-7月降幅扩大1.4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两个月出现向下调整的情况。其中,受疫情影响,劳务派遣市场对外埠输出压力巨大,造成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三月份以来始终处于下降通道,并且降幅进一步放大。由于该行业营业收入比重占到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的48.5%,成为整体下降的主要推手。此外,受到阳煤集团划归晋能控股和潞安集团的影响,部分矿区范围企业的合作客户有一定程度流失,由于这部分企业主要集中在专业技术服务行业,自六月开始,营业收入也出现了同比下降的局面。当前,在疫情风险没有解除,叠加国有企业整合并转的大背景下,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的前景不容乐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原材料价格攀升加剧企业亏损

  今年以来,随着国际(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造成关联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提高,部分企业面临较大压力。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普遍面临成本持续上涨的问题,1-8月,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的成本为83.64元。同比增长4.9%,10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中,亏损企业74家,企业亏损面达74%。

  (二)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依然严峻

  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中,规模以上服务业共包含10个行业门类和35个行业大类,阳泉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只涉及九个行业门类和15个行业大类,至今仍有教育门类行业属于空白。行业大类中,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这三个行业的企业个数分别只有1家。分县区看,6个县区中,企业个数最多的矿区27家,1-8月实现营业收入11.72亿元,占到全市总量的28.4%;数量最少的盂县8家,1-8月实现营业收入0.96亿元,占到全市总量的2.3%,无论从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总量对比,县区之间差异巨大。从营业收入增长速度来看,郊区增长最快,同比增幅为36.0%,平定下降幅度最大,同比降幅为27.0%。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的行业分布和县区间发展失衡现象依然较为严峻。

  

  (三)结构调整仍需加力,产业优势尚不明显

  一方面,阳泉市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高附加值、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业在库企业仅有22家, 1-8月实现营业收入13.83亿元,数量和营业收入占全市规上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22%和33.5%,对全市规上服务业的贡献率为21.8%,拉动全市增长1.7个百分点。占比偏低。另一方面,全市规上服务业1-8月营业收入达到一亿元以上的企业共有9家,占全部规上服务业企业数量的比重为9%,实现营业收入20.29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6.8%,落后全市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企业总体规模偏小,龙头企业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策激励措施,提高企业入统积极性

  近几年,各地政府新增入统激励措施落地,有力支撑了当地服务业发展。建议全市尽快出台并落实符合阳泉自身实际情况的相关激励措施。如,对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给予一定现金奖励,对年营业收入超过亿元且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规上服务业企业给予一定现金奖励等。

  (二)精准施策,助力企业降本增收

  一是跟踪监测重点企业情况,加强对经营压力较大企业的协调帮扶,分类指导,进一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要素供应、融资需求等难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摆脱困境。二是引导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挖掘新的盈利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三是强化政府引领,优化投资结构,针对投资领域薄弱环节,招商引资。切实加大信息、科研、居民服务、文化娱乐等高端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投资力度,促进投产达效,填补服务业行业空白。

  (三)主动求变,抓住发展新机遇

  一要主动适应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大众新的消费习惯变化和需求,不断创新服务产品、提升服务品质、便捷服务渠道,给人们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激活更大的消费市场;二要用战略的眼光来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推进产业的生产、流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提升服务和产品的附加价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三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5G商用步伐的加快、大数据规范而广泛的使用,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赋能,增强企业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和持续力,使发展基础更为稳固、发展趋势势更为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