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十三五”时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阳泉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2020年,阳泉市生态环保9项约束性指标全部超额完成,被生态环境部提名入围全国2020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7个地方激励城市之一,为“十三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咬定目标,强力攻坚,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2020年,全市当年优良天数256天,比2016年增加54天,优良天数比例69.9%,比2016年提高14.7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7,“2+26”城市排名第3。PM2.5平均浓度46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降低1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8%,改善率全省排名第4,“2+26”城市排名第9。六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均同比下降。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为54733.7吨、55082.5吨、7490.7吨、1276.2吨,均完成“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一)严控扬尘污染

  一是制定《阳泉市降尘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阳泉市强化降尘污染防治十项管控措施》,明确降尘污染防治管控重点,切实解决降尘污染问题,确保降尘量明显降低。印发《关于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降尘监测的通知》,围绕南庄、平坦、平定东关、郊区环保局、盂县环保局5个国控降尘测点,在全市范围内共布设降尘监控点31个,开展降尘监测,为解析降尘来源,扩散途径,有效控制精准治理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加强扬尘管控。大力整治道路扬尘、垃圾围城、环境卫生脏乱差等,定期对楼顶进行吸尘清洗,对坡头高速入口、307复线、207国道、义白路等重点路段按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对全市所有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六个百分百”管理,加强对渣土和建筑垃圾管理,对渣土运输企业实施准入制,依法严查渣土运输车辆未按规定时间和路线行驶、沿途抛洒、随意倾倒等行为;三是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20年底,桃河、义井河湿地公园建成投用,生态新城完成起步区城市设计,中央森林公园起步区开建,新城进入实质性开发,老城以创新中国成立家卫生城市为统领,维修主次干道、背街小巷175条,新建改造公厕313座,新建城市管网1578公里,新修市政道路42.3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57.8万平方米。

  (二)严管机动车污染

  阳泉市作为晋煤外运重要通道,机动车流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对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遏制机动车污染,阳泉采取了多项措施。2016年-2017年,阳泉市全面推进黄标车、老旧车淘汰工作,出台了《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攻坚行动方案》,两年共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0862辆,2018年-2020年持续开展“黄标车、老旧车”违反禁令标志交通违法行为、黄标车淘汰销号后上道路行驶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2018年《阳泉市重型柴油货车、散装物料运输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农用车污染治理联合执法行动实施方案》印发,2019年阳泉市公安交警支队和阳泉市交通运输局分别出台了联合执法具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生态环境开展检测、公安交警部门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治理的工作机制,并开展了联合执法,2019年累计检测1105车次,机动车固定点位遥感监测共检查柴油车184350车次, 移动遥感车筛查922车次,经确认超标76车次,2020年查处道路交通环境安全违法行为21711起;以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突破口,积极推动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截止2020年底,全市1082辆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共908辆,清洁能源公交车共172辆,新能源车辆占公交车辆总数比例达到84%,市区范围内已实现纯电动车公交车全覆盖,走在了全省前列。

  (三)严治燃煤污染

  一是严厉取缔土小企业。针对“土小”燃煤矾石竖窑、石灰窑屡查屡犯、一再反复的问题,阳泉市2016年出台了《“土小”燃煤矾石竖窑、石灰窑取缔关闭工作规范》,痛下决心,重拳整治,做到彻底、干净、全部取缔,共摧毁“土小”燃煤矾石窑、石灰窑1150支,彻底根治这一困扰我市多年的顽疾;二是大力开展散煤专项整治。阳泉是“2+26”通道城市中唯一提出全域清煤的城市,制定了《煤炭消费减量等量替代工作方案》《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方案》,截止2020年底,全市44台35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保留的16台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改造;三是全面推进清洁取暖改造。按照国家关于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工作总体部署,阳泉市自2017年开始实施清洁取暖改造工作,2018年入选国家关于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2020年为阳泉清洁取暖试点的最后一年,截止年底,全市煤改电、煤改气、煤改甲醇、煤改生物质共完成27万户,基本实现散煤全域清零。同时,阳泉市坚持城乡供热、供水、供气一张网,完成城南广阳路、郊区北部供热管网工程,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100万平方米。

  (四)狠抓秋冬季污染防治

  针对“秋冬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2016年以来,连续制定了《大气冬防攻坚战役工作方案》、《大气环境质量冬防严控十条措施》、《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双百日攻坚”行动方案》、《阳泉市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阳泉市决战决胜秋冬防十五条强化措施》等一系列方案措施,重点围绕“禁煤区”散煤清零、扬尘治理、错峰生产、工业企业减排措施落实等方面,扎实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20年10-12月,阳泉市PM2.5平均浓度51μg/m3,同比下降3.77%,重污染天1天,“2+26”城市排名第4,圆满完成生态环境部下达阳泉市2020年10-12月份指标目标任务。

  二、聚焦重点,精准施策,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2020年,全市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超出省定目标(60%)40个百分点,比2016年提高4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省定目标20%),比2016年降低40个百分点,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国考、省考断面全面实现优良水质的城市。

  (一)优先保护饮用水

  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2016年,备受关注的娘子关供水二期工程、城市饮用水水质改善工程陆续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2017年投入1800万元实施娘子关水源地规范化治理,投资50万元实施尚怡水库隔离防护。2018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于启动娘子关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立法专题调研,为娘子关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立法奠定了基础。2019年投资1500万元新建南坪、小河、河北、辛庄和温池水站自动监测战以加强饮用水源水质监测。2020年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全面排查和整治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问题,不断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在一级保护区内关闭或拆除与供水和保护水源无关的设施;二级保护区内全面拆除现有排污口,拆除或关闭工业企业,严格管控其他人为污染水源行为。

  (二)从严治理黑臭水体

  城市黑臭水体的实质是污水、垃圾直排环境问题,为解决水体黑臭问题,阳泉市采取控源截污纳管、河渠清淤清垃圾、初期雨水收蓄等措施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积极建设“海绵城市”,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相结合方式,减少垃圾、渣土清扫进雨水口等行为,有效减少城市面源污染。建立健全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彻底根治城市黑臭水体,严防水质黑臭反弹。截止2020年底,建成区9条(段)黑臭水体已经全部整治完成。

  (三)深度治理工业废水

  持续加强工业废水治理,采取综合利用、技术改造、污染治理等措施对重点工业废水污染源进行治理。深入实施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地表水国考劣Ⅴ类断面(桃河白羊墅断面)控制单位范围内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截止2020年底,全市现有外排矿井水煤矿基本改造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国考白羊墅断面上游工业企业外排废水提标升级改造已完成。

  (四)提效治理城镇污水

  2016年,投资3.2亿元建设的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正式投运,市区污水日处理能力由8万吨提高到14万吨,具备处理市区全部生活污水的能力,完成市及平定、盂县、郊区和娘子关镇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2017年,桃河、义井河污水主管网基本建成,污水收集率进一步提高。2019年,投资7200万元实施白羊墅断面上游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启动阳泉市污水处理厂二厂扩容工程。2020年,完善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实施合流制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推进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双回路供电改造。

  (五)加快治理农村污水

  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2020年,完成了盂县孙家庄镇王炭咀村、郊区西南舁乡王家庄村和城区义井镇大阳泉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主体工程,平定县娘子关镇磨河滩村编制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案。推进农村改厕工程,解决脏、乱、臭的乱排问题,截止2020年底,全市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的行政村比例达92%,改造农村户厕20484户,建成农村垃圾中转站28座,594个村达清洁村庄标准。

  (六)全面修复流域水生态

  一是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攻坚行动。完成所有通过管道、沟、渠、涵闸、隧洞等向河道排放废水的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监测溯源,全面掌握全市入河排污口污染物排放状况,建立问题清单,实施分类整治,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实现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二是全面落实河长制。2016年阳泉市启动实行“河长”制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河长制工作高度重视。,截止2020年底,全市72条主要河流已经全面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河长制体系。2020年,各级河长充分利用河长制综合管理平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共巡河1.7万次,巡河过程中不断发现各类涉河问题并积极推动解决。三是开展清河专项攻坚行动。对纳入河长制管理的10条市管河流、23条县管河流和38条乡管河流“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进行专项清查,推进河道“四乱”问题专项整治,及时清理河堤内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及违法建筑物,对影响河流水质的底淤进行清理。严厉打击河道内非法排污、挖沙等违法行为,保障河流生态环境。2020年,全市完成261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出动人员2500余人次,大型机械车辆850余台次,清运各类垃圾30.5万余方。

  三、统筹推进,持续发力,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2020年,阳泉市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超额完成省下达的90%目标任务。

  (一)积极开展土壤详查

  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全面普查土壤污染状况,建立土壤污染档案;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建立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制度。2018年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调查,完成了化工等六大行业106家企业用地调查,完成信息采集录入和“一企一档”建档工作。2020年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定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对115家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实地调查,其中对15个高关注地块进行了布点采样调查工作,全部完成现场采样及化验监测工作,正在进行实验室比对和成果合成。

  (二)扎实推进固废治理

  开展固废收集处置工作,加快固废资源化步伐,严格查处固废污染违法行为,全力推进固废污染综合治理工作。2020年,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199万吨,综合利用量278万吨,处置量1486万吨。开展专项检查,严肃查处矸石违法占地、违法处置等生态破坏问题,2017年以来,全市共有3煤矸石排矸场存在违法占地行为,已全部处罚并整改到位。实施生态恢复,2016-2018年,总投资6.19亿元的20座矿山的生态恢复试点示范工程全部完工,2019年持续完善了20座矿山生态恢复试点示范过程的剩余绿化工程,在此基础上,推广矸山治理经验,截止2020年底,148座煤矸石排矸场全部完成治理。开展综合利用,2020年印发《阳泉市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与平定卫东煤业合作建设现代化煤矸石资源化综合处理厂,引进江苏天得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煤矸石资源化处理中心项目,进一步拓推动煤矸石综合利用。

  (三)加快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

  制定《阳泉市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补短板实施方案》,对市垃圾处理厂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进行提质增效,投资580万元建成日处理能力5吨的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生产线;在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内,投资5000万元新建日处理能力10吨的市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项目,进一步提升全市医疗废弃物处置能力;规划建设8-10个医疗废弃物转运点,提升源头收集能力。

  (四)强化危险废物管理

  提高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督促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加强危险废物风险防范和监管,及时消除隐患,有效防范环境风险。截止2020年底,全市共有197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3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采取市级抽查考核、县区全覆盖考核的管理办法,对辖区内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经营单位)按要求做到100%考核。

  (五)全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开展农产品监测工作,55个省控点土壤监测任务及39个农产品的监测任务全部按期完成,大力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采集化验土样116个。持续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4个,统防统治3万亩,无人机使用作业面积12000亩。

  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当前阳泉市生态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处于负重前行、爬坡过坎的阶段,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成效并不稳固,基础十分薄弱,治理成果非常脆弱,仍离不开“天照顾”。阳泉市位于京津冀“2+26”通道城市,虽然经济体量小、规上企业少,但严重的传输性污染,极易与本地污染物形成叠加。2020年氮氧化物、臭氧、二氧化硫排名均在全省倒数三名行列,扬尘、臭氧、二氧化硫、矸石山污染仍是阳泉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此外,导致汛期断面水质超标的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合流问题,中央、省级资金虽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因市本级财政困难而导致的资金缺口,造成改造工程迟迟不能完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之年,也是全省“十四五”转型出雏形的开局之年。做好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扎实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以实现高标准保护和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为核心,为建设美丽阳泉奠定生态环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