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阳泉市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

   上半年,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全力抓好各项促消费政策的出台并有效落实,消费品市场持续稳定恢复。叠加上年同期较低基数的因素,市场快速增长,但与2019年同期比较仍有一定差距,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仍然面临较大的困难和压力。下一步仍需多方施策扩大内需,持续活跃消费市场氛围,加大消费潜力释放,力促消费品市场的持续稳定增长。

  一、消费品市场总体情况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0%;比2019年上半年下降2.6%,两年平均下降1.3%。

  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全市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1.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5%,比2019年上半年下降5.0%,两年平均下降2.5%;乡村实现零售额22.88亿元,增长29.4%,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5.8%。

  从消费类型看,全市实现商品零售13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比2019年上半年下降2.4%,两年平均下降1.2%;实现餐饮收入10.55亿元,增长47%,比2019年上半年下降5.4%,两年平均下降2.7%。(详见表1)

 

  二、消费品市场主要亮点

  (一)限额以上零售额保持高速增长

  上半年,全市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5%;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1.0%,两年平均增长0.5%。

  6月份当月,全市实现限额以上零售额5.69亿元,同比增长24.1%;零售额较5月份扩大0.69亿元,环比增速为13.8%,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详见图1)

 

  (二)限上商品大类中八成实现正增长

  1-6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统计的20类商品中,除五金电料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和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分别下降4.1%、14.8%和19.5%以外,其余17类商品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居民生活中的吃、穿、用三大类商品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28.7%、5.0%和55.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幅超过3倍,另有6类商品累计增速超过40%,分别是化妆品类零售额实现0.13亿元,增长53.3%;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实现0.58亿元,增长62.5%;日用品类零售额实现0.59亿元,增长55.8%;书报杂志类实现0.38亿元,增长74%;机电产品及设备类零售额实现0.14亿元,增长62.5%;家具类实现0.03亿元,增长43.9%。

  在限上商品零售额中,占全市比重最大的是汽车类和石油制品类,占比分别为37.8%和17.8%,同比增长36.7%和11.7%,分别拉动全市限上商品零售额12.5和2.2个百分点。(详见表2)

 

  (三)住宿餐饮市场恢复势头旺盛

  疫情对住宿餐饮业的影响最为直接,去年大部分酒店只能关门停业,今年在常态化防控得力的前提下,全市住宿餐饮业抓住时机,积极推陈出新吸引顾客,恢复性营业步伐持续旺盛势头。上半年,全市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7.5%和35.1%,恢复性增长势头持续向好。

  三、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费市场进一步增长的压力较大

  从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两年平均增速为下降1.3%,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速仅为增长0.5%,远低于正常发展水平。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排全省最后,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2.9个百分点,市场增长压力依然较大。

  从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来看,受到去年同期复商复市后基数逐渐走高的因素影响,今年4月份开始,全市累计增速逐月回落,1-6月累计增长28.5%,增速比1-2月、1-3月、1-4月和1-5月分别回落21.3、16.4、8.2和1.1个百分点,可以预见,下半年市场增长的压力还会进一步加大。

  (二)部分主要商品大类恢复力度欠佳

  1-6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统计的商品大类中,部分行业还没有恢复至常态,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增速下降的商品主要有烟酒类下降50.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41.2%、化妆品类下降0.7%、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27.7%、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下降45.9%、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7.5%。表明这些大类商品消费还远远未恢复至正常状态。

  (三)商品类别结构不优,汽车石油类占比过半

  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类值中结构不优矛盾依然突出,主要受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类这两大类的影响,1-6月合计零售额占全市限上零售类值的比重为55.6%,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63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中的吃、穿、用三大类商品零售额占比分别为15%、4.6%、2.1%,合计占比21.7%。居民升级类消费中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家用电器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和通讯器材类占比分别为0.5%、2%、0.1%、1.3%、2.8%、3.5%和1.5%,合计占比仅为11.7%,表明我市居民生活消费仍然以刚需为主,提质升级还需进一步破题。

  (四)各县区消费市场增速均有所回落

  从县区情况来看,上半年,全市六个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超过目标任务,增速由高到低分别为郊区11.36亿元,增长33.4%,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5.5个百分点;矿区16.03亿元,增长25.5%,增速较一季度回落9.7个百分点;平定县25.3亿元,增长23.5%,增速较一季度回落9.6个百分点;盂县26.51亿元,增长19.8%,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2.8百分点;开发区9.41亿元,增长19.7%,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5.1个百分点;城区55.45亿元,增长17.2%,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4.2个百分点。(详见表3)

 

  上半年各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看似挺高,但若剔除不可比因素,从两年平均增速看,各县区消费市场表现都不够有力。六个县区的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城区下降3.9%、矿区增长0.5%、郊区增长2.7%、开发区下降3.0%、平定县增长2.2%、盂县下降0.9%。市场压力仍然较大。

  (五)电商分流的影响愈发明显

  疫情进一步助推了网购的快速发展,除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等以外,米面油生鲜蔬菜水果等食品,市民们也越来越多的选择通过电商购买,网购消费带来明显便利的同时,也对全市实体经营店造成了较大冲击。从限上商品零售额来看,1-6月全市通过网络实现的零售额为0.17亿元,占全部限上商品零售额的0.6%。

  从全市邮政行业数据来看,1-6月份,全市快递服务业务量累计完成628.2万件,同比下降2.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23亿元,同比增长40.2%。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16.68万件,同比下降61.3%;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611.47万件,同比增长1.4%。全市网上零售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局面,还需想方设法推动新经济模式对我市实体零售企业的引领推动作用。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抓好各项促消费政策的有效落实

  在2020年各项消费举措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各种消费刺激方案,并扩大各项消费补贴政策的实施范围,在执行各种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措施,使更多的经济实体享受到实惠。特别是要针对重点行业继续进行政策支持,开展以旧换新补贴活动,开展购书补贴活动,开展消费送券的连环刺激消费活动,全面激活消费市场,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给消费市场平稳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二)大力扶持本土品牌的大型商贸企业

  如今卖方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发展本土经济,就必须培育壮大本地代表性企业,提升本土品牌的竞争力。切实发挥好商贸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对符合限额标准的企业及时入库,对零售额贡献率较大的企业适当倾斜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优化商品品种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立足电商产业园、各类企业孵化器和创新创业基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小微商贸企业配套发展;要不断优化商贸布局,加快推进“商圈”集聚发展,不断完善商贸服务配套设施;强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禀赋,形成地域商贸发展特色,推动服务业整体快速发展。

  (三)多方式吸引网络流量,提升网购消费

  网购发展日益成熟,要鼓励企业加强在移动端商品销售探寻新的增长点,通过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短视频、开直播等多种大众化和渠道强化与消费者进行互动,让内容化、粉丝化和场景化成为吸引流量的新方式。要加强平台管理,加大商品审核力度,通过实名认证、保证金等手段提高商户、卖家准入门槛;畅通投诉渠道,推行消费损害先行赔偿制度,开通网上维权。工商、消协等相关监管部门联合发力,规范网络市场监督和评估,营造良好的网购市场秩序。要强化服务能力,优化物流配送与售后服务,进一步激发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

  (四)加快提质升级,促进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以打造晋东区域中心城为契机,完善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阳泉贯通晋冀省会城市的地缘优势,完善配套服务,吸引更多的龙头企业和总部经济落地阳泉,释放消费市场活力。注重完善高质量供给,培育消费新增长点,重点聚焦特色消费、品质消费、旅游消费、养生消费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比如伴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龄人口增多,养老观念快速转变,银发消费市场存在更多机遇;伴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消费行为更加成熟的中高收入阶层正在形成,更注重商品的服务品质和服务体验,更追求享受品质生活,消费投向更耐用、更安全、更舒适的高品质商品,品质消费增长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