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阳泉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各项战略部署,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工业领域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六新”突破,加快转型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经济始终发挥着市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成为经济发展、财政增税、促进就业的有力支撑,为实现全市经济总量壮大、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一、工业生产稳中有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2016年前后,受整体经济下滑的影响,加之进口煤炭冲击市场,内地煤炭企业生产经营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阳泉市委市政府按照“稳定煤炭、加快电力、扩大煤化、做强装备、创新冶金、重组耐材、做大旅游”思路,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以2.1%的增速筑底;2017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以转型综改区建设为统领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煤炭产业占比有所下降,非煤产业贡献率逾八成,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工业经济由“疲”转“兴”;2018年起,随着工业转型升级进入攻坚克难期,工业生产有所回落,但随着华阳平定化工乙二醇投产为代表的煤化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初显实效,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019年,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聚力六大突破、实现转型崛起”总体要求,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华阳集团的金属结构制造、矿山机械制造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带动全市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取得实效,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帮助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工业生产逐步恢复,特别是年末动力煤需求增加、价格上涨,带动煤炭行业较快增长,有力支撑了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是“十三五”时期增速最快的一年。“十三五”时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4%,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30.2%下降到2020年的25.1%,阳泉工业进入由中高速发展到低速高质量转换的关键时期。  

   

  二、主导产业支撑有力,重点企业贡献强劲 

  “十三五”时期,全市工业领域始终坚持调优结构、调强动能,提出“28字”调产思路,下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多元支柱产业体系,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建材、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2020年,四个主导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89.6%,“十三五”时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4%,其中煤炭、电力、建材、装备制造业年均分别增长4.1%、8.7%、10.7%和2.6%,支柱作用明显。 2020年,华阳集团(市域)工业增加值占全市51%,比2015年提高6.7个百分点;原煤产量占比63%,比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此外晋能集团(市域)、阳光发电、河坡发电、荫营煤矿等大型企业占比达到20%,重点企业占全市比重达到七成,对全市工业经济起到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三、“四新”产业加速发展,战新增速快于工业 

  “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领域聚焦转型发展,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大力发展煤矿电气、通用机械、特种石墨等装备制造业,百万千瓦级光伏领跑基地建成投运,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占比29.3%,较2015年提升19个百分点,千万千瓦级绿色电力外送基地雏型初现,一大批优质大项目为转型奠定基础,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现代服务业等“四新”产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8%,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7%,全市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提高到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长7.3%,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7.9%。 

    

   四、工业生产能力提升,产品产量逐步增加  

  “十三五”时期,全市工业领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淘汰煤炭落后产能1190万吨,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3.6%,工业实现提质增效。原煤生产在2012年达到6833.2万吨的峰值稳定在5000万吨左右,2020年全市原煤产量5657.3万吨;发电量由2015年的95.9亿度提升到2020年的160.2亿度,年均增长10.8%;煤层气产量由2015年的7.2亿立方米提升到2020年的13.5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3.4%;水泥产量由2015年的270.8万吨提升到2020年的398.1万吨,年均增长8%;原铝产量由2015年的1.2万吨提升到2020年的12.7万吨,年均增长60.3%。主导产品増势强劲,工业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五、企业发展后劲充足,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十三五”期间,全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积极引进、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并使其尽快投产达效,为工业发展不断增添新的血液,西上庄500万吨现代化矿井项目开工建设,西上庄2×66万千瓦电厂移出停建名单加快建设,裕光2×100万千瓦电厂、兆丰铝业、华阳平定化工乙二醇、阳中新材气凝胶等重点企业如期开工建设并投产达规入库。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企业技改创新,重点扶持一批成长性好、创新力强、诚信度高的小微企业,并建立培育信息库,持续推进小微企业“上规升级”。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7家,比2015年增加54家。资产总计达到3198.8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5.3亿元,分别是2015年1.3和23.3倍。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后劲得到有力支撑,为“十四五”工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全市工业经济在重重困难压力下,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工业生产平稳运行,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展望“十四五”,在全国经济继续稳定恢复的宏观环境下,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但也面临产业结构依然偏重,新兴企业占比小,难成规模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新的五年,全市工业领域要继续坚定不移推动煤电铝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新能源发电业要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机遇,继续扩大装机规模,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比。装备制造业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手段推动全市煤矿机械、电气设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积极发展壮大现代煤化工、煤化纤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碳基新材料全产业链,依托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以纤维材料等高技术产品为核心,由点变线,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中国时尚科创产业城6万吨氨纶纤维和35万吨差别化聚酯纤维、气凝胶二期项目,有效提高我市制造业占比。节能环保产业要依托煤矸石、脱硫石膏、粉煤灰等大宗固废存量优势,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绿色建材等龙头牵引项目,谋划布局可降解塑料项目,推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集群发展。积极落实企业帮扶奖励政策,注重“小升规”企业的培育工作,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尽快形成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有效动力,体现全市工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