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阳泉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发展时期,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积极贯彻落实稳增长、促消费的政策措施,全市消费市场稳步增长,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品质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加快,新兴消费业态不断涌现,总体保持平稳向好发展态势,消费市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十三五”期间,全市消费市场稳步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4亿元,比2015年增长18.9%,年均增长3.5%(历年数据按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进行了调整,下同)。从总量看,最高值为2019年的309.9亿元;从同比增幅来看,2016年—2020年增幅分别为5.5%、5.4%、6.4%、7.2%和 -6.3%,除2020年因新冠疫情的影响增速大幅回落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上保持平稳增长。(详见图一)


   二、城乡市场进一步繁荣发展

  2020年,全市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45.9亿元,比2015年增长11.5%,年均增长2.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4.7%;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4.5亿元,比2015年增长87%,年均增长13.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3%。(详见图二)

  

  三、在库入统的单位数量稳步增加

  第四次全国经济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从单位数量来看,2018年末,全市有批发业企业法人单位1599个,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2731个,住宿业企业法人单位60个,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122个。从从业人员数来看,2018年末,全市批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826人,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5634人,住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386人,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829人。

  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全市在库的限额以上贸易业单位共261家,比2015年末增加57家;其中,批发零售业单位191家,比2015年末增加42家;住宿餐饮业单位70家,比2015年末增加15家。2020年,在库的限额以上贸易业单位实现营业收入881.3亿元,较2015年增长13.9%;从业人员为10545人。(详见图三)

  

  四、居民消费品质不断升级

  “十三五”时期,随着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实现持续增长。2020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018元,年均增长5.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10元,年均增长7.5%。收入增长为居民消费注入了“强心剂”,也为居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大类商品零售类值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居民生活不断升级提质。(详见图四)

  一是基本生活需求消费占比明显下降。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大类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服装鞋帽和日用品等(即吃、穿、用三大类)基本生活类零售额合计占比为18.5%,比2015年的34.3%下降15.8个百分点,表明我市居民消费不再以满足基本生活为主,而是转向生活品质的提档升级,消费升级需求加快。

  二是奢侈品消费略有下降,而文化消费有所提高。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大类商品零售额中,化妆品和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合计占比为1.8%,比2015年的4.4%下降2.6个百分点;而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的合计占比由2015年的1.7%提高到2020年的3.2%,提高了1.5个百分点。表明我市居民消费更趋于理性务实以及生活品质的提升。

  三是汽车消费突飞猛进。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大类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实现21.4亿元,总量比2015年翻了一番,占限额以上大类商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41.8%,比2015年提高28.6个百分点。截止2020年末,全市拥有私人汽车24.1万辆,其中私人轿车15.8万辆,分别比2015年增加8.6万辆和5.5万辆,分别增长55.5%和53.4%;基本实现了平均每家每户都有小汽车,表明我市居民家庭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四是健康意识增强,中西药品类占比稳步提高。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优惠政策的推广以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普及,家庭的购药备药量稳步提升。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大类商品零售额中,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实现2.4亿元,占比为4.7%,比2015年的2.8%提高1.9个百分点。

  

  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助推新消费方式

  一是智能化电子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并致使传统家电消费明显下降。日新月异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高科技配套电子产品等快速迭代,引领居民消费方式发生巨大变化,高科技智能产品也广受消费者欢迎。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大类商品零售额中,以智能手机为主的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占比由2015年的0.3%提高到0.6%,提高了0.3个百分点。而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的占比则由2015年的8.0%下降到3.1%,降低了4.9个百分点。(详见图四)

  二是网络购物与物流快递业迅速发展引领消费方式转变。“十三五”时期,全市快递服务业快速壮大,网络购物与物流快递业相辅相成、共同繁荣,引领市民消费方式加剧转变,也带来巨大的市场效益。2020年,全市快递服务业务量累计完成1402.8万件,是2015年的6.6倍;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02亿元,是2015年的5.5倍。其中,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1318.7万件,是2015年的8.9倍;实现业务收入1.1亿元,是2015年的4.5倍。2020年异地快递业务量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94%,业务收入占全部快递收入的54.5%。

  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下,新旧业态加速融合,消费品供给方式与消费方式趋向多样化、便利化、高效化,网络销售占比逐年提高。到“十三五”末,全市限额以上贸易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是“十三五”初期的3倍,远远快于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同期增速。

  三是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成为城市新地标、市民消费集散地。从“触网消费”到“回店消费”,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开拓了新的消费市场,也为顾客带来更舒适的购物体验。集商业零售、餐饮、休闲养生、娱乐、文化、教育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已成为消费领域新动能的重要载体。2020年,全市拥有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1个——滨河新天地商业广场,经营商户达304个,其中:零售业商户105个,餐饮业商户119个,服务业商户80个,分别有百货零售、超级市场零售、餐饮业、电影放映等多种业态,全部可出租面积达到16.06万平方米,年营业额达6亿元以上,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生态新城的万达广场、奥特莱斯等商业综合体项目业已开工建设,积极推动打造新城核心商圈,高标准推进商业街区建设,深入推动消费升级行动,健康、持续、生态的消费文化正在逐步建立。

  六、商品零售贡献优于餐饮收入

  “十三五”时期,全市商品零售业态为消费市场发展做出重大贡献。2020年,全市商品销售实现零售额267.8亿元,比2015年增长27.1%,年均增长4.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2.2%;餐饮收入实现零售额22.6亿元,比2015年下降32.6%,年均下降7.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详见图五)

 

  七、各个县区消费市场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十三五”时期,全市各县区消费品市场均保持了平稳增长,2020年,城区、矿区、郊区、开发区、平定县和盂县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1亿元、31.2亿元、23.7亿元、18.4亿元、53.1亿元和53.9亿元,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37.9%、10.7%、8.2%、6.3%、18.3%和18.6%;“十三五”时期的年均增速分别为0.4%、6.0%、8.6%、4.7%、6.3%和4.3%。(详见图六)

  

  过去的五年,我市消费市场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展望“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因此,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推动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互促共进,为转型发展拓展战略空间;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障,增强居民消费信心,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