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聚焦“六新”突破,加快转型升级,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升、逐月增长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较快增长,煤炭工业带动明显,新能源发电工业、建材工业增势良好。但全市工业经济结构中煤炭占比偏高的现状仍未根本扭转,转型升级还需进一步发挥基础资源优势,培育新兴动力,不断推动工业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比上半年回升5.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7%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8%3.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7位。 

    

  

  (一)煤炭、建材工业带动突出 

  从工业三大门类情况看,采矿业占比近七成。2020年,全市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0.8%,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69.1%;制造业增加值下降3.1%,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1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3.5%,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12.3% 

  从传统和新兴产业情况看,传统产业带动突出。2020年,全市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7.8%,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6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78%。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0.9%,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0.2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22%。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6.1%,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0.4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7.3% 

  从主要行业情况看,能源工业贡献居首。2020年,全市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8.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8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1%。其中: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分别增长11.2%0.9%,热力与燃气工业、煤层气采掘业分别下降11.4%6.1% 

  材料与化学工业增加值下降4%,负拉动全市工业增速0.5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11.1%。其中建材工业增长17.1%,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和化学工业分别下降44.5%39.2% 

  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增长2.9%,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03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3%,负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1% 

  其他工业增加值增长0.6%,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01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8% 

  (二)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不均衡 

  城区工业增加值下12.7%,负拉动全市工业增速0.5个百分点;矿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4.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5个百分点;郊区区域工业增加值下降1.9%,负拉动全市工业增速0.4个百分点,其中,郊区工业增加值增长5.0%,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开发区工业增加值下降24.6%,负拉动全市工业增速1.2个百分点;平定工业增加值增长5.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9个百分点;盂县工业增加值增长3.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7个百分点。 

  (三)重点工业产品多数增长 

  3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增长的18种,占总数60%。其中产量增长较快的有:家用电热取暖器128.9%,钢绞线70%,工业锅炉65.9%,水泥熟料58.9%;产量下降的10种,减产较多的是:变压器-64.2%,稀土磁性材料-54%,家具-43.1%;停产的2种。 

  (四)煤炭行业量价齐升 

  2020年,全市原煤产量5657.3万吨,增长15.3%;洗煤产量1636.7万吨,增长6.8% 

  截至20201228日,中国太原煤炭综合交易价格指数为134.78点,环比上涨4.0%。其中:动力煤指数121.57点,环比上涨5.0%。截至1229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585/吨,环比上涨3.4%2020年,全市PPI煤炭类指数12月为101.5%,全年累计为93.0%,煤炭价格在岁末年尾出现大幅上涨。 

  (五)企业盈利能力不足 

  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1.4亿元,下降7%。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8.9元,增加1.1元。实现利税35.3亿元,下降50.9%;其中,实现利润总额-8.3亿元;税金总额43.6亿元,下降4.4%。企业四项费用占用119.8亿元,增长5.1%;其中,销售费用8亿元,下降2.4%;管理费用52亿元,增长12.8%;研发费用4.7亿元,增长17.5%;财务费用55.1亿元,下降1.1%。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22.1元,增加2.5元。资产负债率为77.1%。亏损企业63家,亏损面为33.7%;亏损额46.1亿元,增长50.2%。产销率为96.3%,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亮点 

  (一)工业增速稳步提升,高于全国全省增速 

  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高4.75.22.8个百分点,除567月增速有所回落外,基本保持逐月增长态势,特别是下半年以来保持较快增长,且各月累计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 

  (二)煤炭行业带动明显,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2020年,全市煤炭企业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增产,有力保障了煤炭生产,特别是进入采暖季以来,受寒潮天气影响,动力煤需求增加、价格上涨,带动产量上涨,全市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增速高于非煤工业14.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3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高2.6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生产稳定向好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三)新经济发展稳定,战新产业增速完成省考目标 

  2020年,全市新能源发电工业增加值增长8.1%,占全市工业比重为2.1%,拉动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新型建材、化工产品、人造石墨等新材料工业增加值增长9.9%,占全市工业比重为9.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9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1%,高于省考核目标0.1个百分点,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在战新行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受新增行业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业带动,增速达到100%;石墨及碳素制品等新材料产业增长10.4%;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增长7.9%;煤层气发电等节能环保产业增长5% 

  (四)建材行业增长较快,拉动力仅次于煤炭 

  2020年,受水泥、耐火等建材制品企业的有力带动,全市建材工业增加值增长17.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比重8.8%,是除煤炭工业外工业经济的次拉动因素。 

  (五)重点产品价格指数回升,煤炭价格指数由降转升 

  2020年,全市煤炭工业出厂价格指数12101.5%,实现由降转升”,全年累计93.0%,比前三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天然气开采工业价格指数12135.2%,全年累计92.9%,比前三季度提高4.8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指数12115.3%,全年累计96.1%,比前三季度提高4.5个百分点;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业指数1290.1%,全年累计98%;电力生产工业指数1299.2%,全年累计99.6%,基本与前三季度持平。 

  三、工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一)产业结构调整减缓,缺乏新的增长点 

  2020年,全市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占比22.1%,非煤产业工业增加值占比32.5%,传统产业动能的主体地位尚未改变,产业结构改善成效受到影响。年底“小升规”企业申报41家,多数规模较小,且仍以建材、洗煤等传统产业为主,制约我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二)制造业增长持续低迷,重点行业影响明显 

  2020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可比价比重为18.6%,较去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与省考核目标(上升0.6个百分点)差距4.6个百分点。其中,炼焦、有色金属冶炼、化工、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和环保限产等原因,全年持续负增长,影响全市制造业下降明显。 

  (三)火力发电同比下降,新能源发电占比偏低 

  电力生产工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比仅次于煤炭工业,2020年以来,受阳光发电、河坡发电等主要发电企业市场需求不足影响,全市火力发电量下降2%,而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虽然发电量有所增长,但总量不大,仅占全部发电量10.9%,导致全市全年发电量呈现负增长,电力工业增加值增长0.9%,仅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1%,拉动能力偏弱。 

  (四)重点企业停产影响大,新入库企业带动不足 

  重点行业停产减产,对全市工业经济复苏产生较大制约。兆丰铝业和阳煤平定化工等重点企业生产仍未恢复,部分化工企业和制造企业的生产恢复水平还比较低。20209月、10月新入库企业山西星火恒源工贸有限公司、山西阳中新材有限责任公司,全年仅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0.4个百分点,带动能力明显不足。 

  四、做好2021年工业经济运行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传统工业的支撑作用 

  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依旧是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推进转型崛起,其主导地位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要坚定不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煤电+X”产业模式发展,做细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耐火、陶瓷、砂器等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大规模实施技术改造,努力打造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二)努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要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在改造传统产业基础上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构筑多元支撑、多极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手段推动全市煤矿机械、电气设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转变传统的粗放式资源开采模式,积极发展壮大现代煤化工、煤化纤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碳基新材料全产业链,依托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以纤维材料、气凝胶等高技术产品为核心,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绿色、节能、环保发展,有效提高我市制造业占比。 

  (三)加快企业复工复产和新企业入库步伐 

  加快企业复工复产,积极应对下游市场反作用的生产压力。帮助兆丰铝业、阳煤平定化工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复工复产,加强行业运行监测调度,有效化解全市工业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加快新投产工业企业入库进度,裕光煤电2*100万千瓦项目1号机组已并网成功,相关部门要督促企业及时收集资料,尽早申报入库。加快在建工业重点项目进度,如阳煤西上庄2*66万千瓦发电项目,积极争取实施光伏领跑者计划二期项目,推动制造业尤其是煤机制造朝更加智能、前沿、高科技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