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阳泉市规上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阳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要求,围绕“重塑竞争新优势,倾力打造晋东区域中心城”的战略目标,一方面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加强各职能部门协调调度,全市上下一条心,共下一盘棋,同心协力,共克时艰,服务业经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逐步摆脱困境,走出低谷,行业发展持续向好,韧性进一步凸显。 

  一、整体情况 

  1-11月,阳泉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在库单位数90家,占全省规上服务业企业总数的5.7%,营业收入实现54.33亿元,占全省规上服务业企业总营业收入的3.8%,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0.6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规上服务业10个门类的营业收入实现“5升5降”。其中,增长较快的行业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6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实现营业收入811.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4.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0.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17.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5个门类营业收入总量占到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总营业收入的84%,拉动全市增长5.2个百分点,对实现营业收入转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下降的5个行业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997.2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4.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407.7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2.8%;教育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95.2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1%;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实现营业收入7.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8%;房地产业(主要为物业管理)实现营业收入6767.4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5%。5个行业中,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的营业收入体量较大,但由于下降幅度较小,对整体规上服务业影响甚微,其余行业尽管降幅较大,但由于体量较小,对规上服务业的下拉力度有限。 

  

   

  二、服务业运行出现的积极变化 

  纵观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生产步履维艰,负重前行,经历了从寒冬到渐暖的整个过程,困境面前,在全市各项帮扶政策和企业不懈努力的共同作用下,规模以上服务业一路慢上坡,最终迎来了转机,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均出现了不断向好的积极因素。 

  (一)企业景气状况继续回暖 

  2020年企业景气状况调查显示,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对行业发展的悲观预期,企业数量占比从一季度的16.7%回落到四季度的7.8%,而企业的订单预定量处于正常水平和超过正常水平的企业数量占比,则从一季度的46.1%上升到四季度的82%。一升一降充分说明服务业企业正在逐渐走出低谷,发展韧性进一步凸显。 

  

   

  (二)重点行业拉动明显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收入实现转正 

  今年的疫情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冲击不言而喻,个别龙头企业业务量减少,各地限行以及环保制约等因素的叠加,全市交通运输企业举步维艰,进入下半年后,随着企业自身加大清欠老旧账的回款力度,以及运用大数据等手段进行更为科学的物流调配,四季度开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逐渐企稳。1-11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7.12亿元,占到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总营业收入的31.5%,比去年同期增长3.8%,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个百分点。 

  2、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率先突破 

  得益于我市多年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在今年特殊的经济环境下,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对全市规上服务业形成了明显有效的拉动和支撑,特别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对整个服务业经济支撑的作用愈来愈明显。1-11月,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9.36亿元,占到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35.6%,比去年同期增长8.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8个百分点。从5月份开始,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的营业收入率先转正,并持续呈现增长态势,为全市经济发展奠定了牢靠的基础。 

  

   

   三、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县区之间发展失衡 

  近年来,随着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规模不断壮大,各县区发展之间的差异性也越来越明显。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从单位分布数量和营业收入总量来看,企业个数最多的为矿区25家,1-11月实现营业收入15.61亿元,占到全市总量的28.7%;数量最少的盂县只有7家,1-11月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占到全市总量的2.3%。从营业收入增长速度来看,郊区增长最快,同比增幅为18%,平定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幅度为15.9%。无论从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总量对比,县区之间发展失衡现象严重,综合来看,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少的县区,其行业覆盖率极低,抗风险能力较差,一旦出现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的扰动,必将会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县区之间的平衡发展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疫情防范的意识和措施仍然需要加强 

  冬春季节是各种疫情暴发的高峰期,就新冠疫情的影响来说,当前,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升级为中风险区域,虽然我市疫情形势总体可控,但就全球和全国来说风险并没有解除,仍然充满了各种的不确定和未知因素,现在虽然已经有序开放了电影、旅游、游乐场等行业,但经营状况并未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其余行业虽然基本实现了正常的复工复产,但企业生产能力也未实现满负荷运行,尤其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进行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接触,在这种状态下,疫情风险仍然存在,在抓好生产经营的同时,各职能部门和各企业做好疫情的防范工作仍然不能放松。 

  (三)资金周转缓慢成为企业发展的掣肘因素 

  资金的周转速度决定着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最终影响企业绩效,从最新一期的企业景气调查问卷分析,贷款回笼慢和职工工资的刚性支出成为企业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其中贷款回笼慢的因素占比达到企业总数的38.5%,工资等刚性支出因素占到企业总数的26.9%,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75%的企业融资靠的是银行贷款,外部融资渠道单一造成融资需求高,融资困难。此外,从1-11月份情况看,企业职工的应付薪酬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6%,增幅高于营业收入 1.7个百分点,人力成本的增大也成为企业资金紧张的另一重要因素。 

  四、下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关注企业发展,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一是密切关注企业发展,特别是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积极落实“六稳”“六保”政策,持续做好企业的服务工作,加强对全市已经出台的惠企援企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适时跟踪反馈,针对性解决各类问题,帮助企业进一步搞好生产经营,精准有效的为企业纾困解难。二是延长优惠政策,很多企业仍然面临现金流不足,后续订单不稳定等难题,通过继续延长减免和缓收企业基本保险费用、税收等,提供定向低息贷款的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意义长远 

  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是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行业之一,是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数字经济作为朝阳产业,受到的影响远远低于其他产业,其稳定性、抗冲击性已成为拉动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引擎,阳泉也不例外,但是,就我市目前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短板:从数量上看,达规企业仅有1家;从发展看,1-11月营业收入仅占到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8.6%,比重偏小;从行业覆盖面看,“互联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诸多行业仍为空白。因此,下一步应着重引进和发展一批相关企业,通过数字经济产业和产业延伸来推动服务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培育企业做大做强的荣誉感 

  目前,我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基本都是各个行业的领军者、排头兵,但仍然有部分企业存在着法治意识淡泊,富不露底的传统观念,因此,政府应通过一些积极的市场化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发展壮大。一方面,通过集中采购和BOT、PPP等模式建立与企业长期的合作关系,让企业充满获得感;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积极宣传在库的优秀企业,让企业充满荣誉感,最终形成企业争先进位的使命感,从而为阳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注:(按照国家统计制度规定,参加2020年度全市GDP核算的规上服务业采用1—11月的数据进行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