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阳泉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 “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相继出台各项政策举措促进消费回暖,消费品市场复苏节奏进一步加速。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一)消费品市场继续回暖

  1—11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实现零售额46.2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8%,降幅比1—10月收窄2.5个百分点。其中,11月当月实现零售额5.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0%,增速比10月份提高4.2个百分点,创全年新高。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当月增速连续五个月实现正增长,我市消费品市场正逐步摆脱疫情影响,恢复至正常水平。

  (二)城乡市场同步恢复,乡村市场好于城镇

  1—11月全市城镇市场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31.1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6%,降幅比1—10月收窄1.4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5.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比1—10月提高5.1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市场复苏速度明显好于城镇市场。

  (三)餐饮收入降幅大于商品零售,恢复乏力

  1—11月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零售44.9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2%,降幅比1—10月收窄2.5个百分点;餐饮收入1.2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2%,降幅比1—10月收窄2.2个百分点,餐饮收入降幅仍然较大,复苏步伐缓慢。

  二、消费品市场的亮点

  (一)超市、药店经营稳定,食品、药品类商品保持高速增长

  从限上商品零售类值看,1—11月, 19类商品中,有6类商品实现正增长。其中,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表现亮眼。1—11月粮油食品类零售额5.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中西药品类零售额2.10亿元,增长26.8%,继续保持了从年初开始的较高增速。此外,五金电料类、书报杂志类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增速分别达到了29.8%和82.9%。(详见表1)

  (二)汽车类商品需求进一步释放,销售继续回暖

  各类促销活动的陆续开展,单双号限行措施带来的出行不便,使我市汽车类商品需求进一步得到释放。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延续了7月以来当月两位数增长的态势。11月当月,全市实现汽车类零售额2.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0%;1—11月累计实现零售额18.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增速比1—10月提高4.9个百分点。(详见表1)

   

  由于开发区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较多,零售业发展相对薄弱,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基数问题双重影响,今年前10个月开发区限额以上零售额当月增速均为负增长。但随着餐饮业经营的逐步回暖,再加之汽车类、中西药品类零售额的回补,11月开发区限额以上零售额当月增速实现转正。11月,开发区实现限额以上零售额0.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增速比10月回升23.3个百分点。(三)开发区限额以上零售额当月增速首次转正

  三、需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一)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回暖乏力

  石油及制品类商品作为我市第二大重点支柱商品,其销售情况的好坏对我市消费品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油价较上年同期处于低位,单双号限行导致出行减少,销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回暖乏力。11月当月,全市实现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0.7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5%,降幅比10月扩大3.5个百分点;1—11月全市实现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8.5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6%,降幅仅比1—10月收窄了0.2个百分点。

  (二)主城区恢复步伐缓慢,未发挥带动作用

  11月份,在全市五个县(区)中,除城区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还在继续快速下降外,其他四个县(区)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城区11月当月零售额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3.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1.8个百分点。盂县11月当月增速最高,为增长61.2%,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3.2个百分点。当月限上零售额增速最高的盂县和增速最低的城区相差75.0个百分点,各县(区)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恢复力度差异巨大。

  1—11月限额以上零售额累计增速最低为城区,下降20.5%,最高为平定,增长10.2%,二者相差30.7个百分点。由于城区限上零售额占全市比重为38.1%,其增速不及全市平均水平成为直接影响全市增速提高的主要因素。(详见表2)

   

  (三)住宿和餐饮业困难仍然突出

  目前,随着疫情防控取得良好成效,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经营有所恢复,但和往年同期正常水平相比,客流量明显减少,人均消费降低导致住宿和餐饮业恢复步伐缓慢。在全市49家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单位中,仅有19家单位当月营业额增速实现正增长,10家单位累计营业额实现正增长。住宿和餐饮业要想恢复至往年正常水平仍需继续努力。

  四、对策建议

  (一)提升就业水平,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就业是收入的前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民营经济,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加强再就业和岗位培训,广开就业渠道,充分吸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等措施不仅仅是增加消费,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二)以“特色旅游”推动住宿和餐饮业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特色”的发展方向。以娘子关、大汖温泉、桃林沟等景区为依托,借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发展乡村民宿、餐饮,为城乡居民提供望得见绿、看得见水的高品质旅游体验,同时推动乡村地区住宿和餐饮业的发展。

  (三)继续推出多样化的促消费政策,盘活消费品市场

  应继续推出多样化的促销政策,以刺激消费复苏。比如可联合本地大型家电企业、手机卖场等进行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家电、手机以旧换新活动。推出新车购置补贴、“以旧换新”专项补贴等措施,促进汽车类商品的“以旧换新”。同时可开展“放心消费”促销活动,扩大线下实体零售企业与线上同价、购物无理由退换货覆盖面,促进线下消费尽快回补,以达到繁荣消费品市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