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在煤炭工业带动下增速进一步加快,煤炭、建材、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增长较好,电力工业降幅收窄。但煤机制造业下降明显,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工等重点行业仍未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进一步降低,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比上半年回升2.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0%)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2%)2.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8位。

  

  (一)行业情况

  1、工业三大门类情况

  前三季度,全市采矿业增加值增长6.7%,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69.9%;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8%,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17.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3.6%,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12.3%。

  2、传统和新兴产业情况

  前三季度,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5%,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2.8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79%。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2.4%,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0.5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21%。

  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3%,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0.2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7.1%。

  3、主要行业情况

  前三季度,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2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1.8%。其中:煤炭工业、炼焦工业分别增长7.0%、2.7%,热力与燃气工业、煤层气采掘业和电力工业分别下降7.7%、12.1%和1.5%。

  材料与化学工业增加值下降10.4%,负拉动全市工业增速1.2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0.6%。其中建材工业增长13.1%,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和化学工业分别下降53.2%和28.9%。

  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增长2.9%,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03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0.9%。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9%,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8%。

  其他工业增加值下降1.7%,负拉动全市工业增速0.03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8%。

  (二)县域工业经济情况

  城区工业增加值下降10.6%,负拉动全市工业增速0.4个百分点;矿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1.9%,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5个百分点;郊区区域工业增加值下降6.0%,负拉动全市工业增速1.3个百分点,其中,郊区工业增加值增长4.2%,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7个百分点,开发区工业增加值下降37.4%,负拉动全市工业增速1.9个百分点;平定工业增加值增长0.9%,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盂县工业增加值增长1.6%,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

  (三)主要产品产量

  3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增长的18种,占总数60%。其中产量增长较快的有:钢绞线78.5%,水泥熟料43%,工业锅炉40.4%,液压元件38.1%,食品添加剂33.2%;产量下降的10种,减产较多的是:乙二醇-60.8%,变压器-55.5%,家具-52.9%;停产的2种。

  (四)煤炭产销存及价格指数

  前三季度,全市原煤产量4094.3万吨,增长9.8%;洗煤产量1235.3万吨,增长7.8%;原煤销售量为4070.2万吨,增长8.2%;原煤期末库存量143.1万吨,增长37.2%。

  截至2020年9月28日,中国太原煤炭综合交易价格指数为125.91点,环比上涨1.2%。其中:动力煤指数112.28点,环比上涨1.1%。

  

  截至9月30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551元/吨,环比上涨1.3%。

  

  前三季度,全市PPI煤炭类指数当月为87.4%,累计为91.9%。

  (五)企业效益情况

  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0.1亿元,下降15%。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7.8元,增加0.9元。实现利税26.8亿元,下降47.8%;其中,实现利润总额-2.2亿元;税金总额29亿元,下降16.4%。企业四项费用占用77亿元,下降0.5%;其中,销售费用5.7亿元,下降3.4%;管理费用30.7亿元,下降3.5%;研发费用2.5亿元,增长31.6%;财务费用38.1亿元,增长0.8%。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22元,增加3.2元。资产负债率为72.2%。亏损企业77家,亏损面为41.4%;亏损额30.1亿元,增长52.8%。产销率为96.8%,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六)企业景气状况

  前三季度,63户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调查显示,27%的样本企业认为本季度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高于上半年,57.1%的企业表示本季度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与上半年持平,15.9%的企业本季度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低于上半年。在样本企业面临的主要成本压力中,61.9%的企业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38.1%的企业面临用工成本攀升,33.3%的企业面临环保成本上升。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亮点

  (一)传统产业带动明显

  前三季度,全市传统产业煤焦冶电行业增加值增长3.5%,增速高于新兴产业1.1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的拉动力高于传统产业2.3个百分点,带动作用明显。

  (二)煤炭行业稳定作用突出

  煤炭企业的生产拉动力明显强于非煤。前三季度,全市煤炭行业增加值增长7.0%,增速高于非煤行业11.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7个百分点,拉动力大于非煤行业6.2个百分点。

  (三)建材行业复苏明显

  前三季度,受水泥、耐火等建材制品企业的有力带动,全市建材工业增加值增长13.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9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比重8.3%。

  (四)新经济发展较为稳定

  前三季度,全市新能源发电行业增加值增长9.8%,占全市工业比重为2.0%,拉动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

  全市新型建材、化工产品、人造石墨等新材料工业增加值增长7.9%,占全市工业比重为9.0%,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6个百分点。

  三、工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减缓

  前三季度,全市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占比21%,较上半年下降0.7个百分点;非煤产业工业增加值占比31.6%,较上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动能的主体地位尚未改变,产业结构改善成效受到影响。

  (二)制造业占比、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速均不达省考核目标

  前三季度,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可比价比重为18.6%,较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与省考核目标(上升0.6个百分点)差距2.6个百分点。其中,冶金、化工、煤机制造等行业今年以来持续负增长,影响全市制造业下降明显。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3.3%,与省考核目标(增长6%)差距2.7个百分点,反映出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新产业仍然存在规模偏小、实力整体偏弱的问题,无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三)电力行业回升缓慢

  今年以来受主要火力发电企业售电订单萎缩的影响,全市前三季度发电量呈现负增长,9月当月增加值有所回升,增长16.9%,较上半年由负转正,回升22.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市电力行业增加值下降1.5%,虽然较上半年回升5.8个百分点,但仍然负拉动全市工业0.1个百分点。

  (四)重点行业和产品停产影响较大

  重点行业停产减产,对全市工业经济复苏产生较大制约。兆丰铝业氧化铝产品和阳煤平定化工的乙二醇等重点企业生产仍未恢复,兆丰天成铝材有限公司铝材仍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部分化工企业和制造企业的生产恢复水平还比较低。

  (五)重点产品价格下降明显

  9月份,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不同程度回落。煤炭行业价格指数当月87.4%,累计91.9%,显示煤炭价格仍未全面恢复;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指数当月89.42%,累计88.11%;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业指数当月91.63%,累计100.45%;电力生产行业指数当月99.02%,累计99.61%。

  9月份,煤炭价格同比仍然下降,阳煤集团9月综合售价336.9元/吨,同比下降13.6%;荫营煤矿9月综合售价336.4元/吨,同比下降19.2%;固庄煤矿9月综合售价447.8元/吨,同比下降15.5%;南庄煤矿9月综合售价434元/吨,同比下降7.5%。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煤炭工业的支撑作用

  前三季度,全市煤炭工业对工业经济发挥了稳定的带动作用,四季度,全市煤炭工业仍要有序释放产能,合理组织生产,进一步发挥“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同时,要深入研究煤炭市场供需情况,掌握煤炭供应和煤价的合理关系,确保我市煤炭工业健康持续增长。

  (二)努力提高非煤产业占比

  前三季度,全市制造业占比下降,不达省考核目标,下一步,要努力走出目前能源工业占比过大的困境。一是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形成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二是要加快在建工业重点项目的进度,新能源发电业要继续扩大装机规模,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三是煤机及其他装备制造业、陶瓷产业、建材产业重点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迈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

  (三)加快停产企业复工复产

  加快企业复工复产,积极应对下游市场反作用的生产压力。帮助兆丰铝业、乙二醇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复工复产,加强行业运行监测调度,有效化解全市工业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

  (四)进一步发挥好工业运行监测的调控作用

  到年底,还剩不足三个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全市上下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好预判预警工作,加强工业监测调度,及时督促指导增速回落较大的企业、县区稳定增长,全力形成工业稳增长、促转型的有效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