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阳泉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劳动工资情况简析

  2019年,阳泉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稳步增长,但从业人员下降明显。

  一、平均工资增速放缓

  2019年,阳泉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3788元,比上年增加3068元,增长5.1%,增速比上年下降4.8个百分点。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65202元,比上年增加3389元,增长5.5%,增速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

  (一)各县(区)平均工资水平差异明显

  分县(区)看,平均工资最高的是矿区,达到72077元,比上年增加10237元;最低的是盂县,平均工资为51723元,比上年增加138元。最高和最低的县(区)年平均工资之比为1.39:1,比2018年的1.3:1差距略有增大。

  从平均工资增长速度来看,增速最高的是矿区,增长

  16.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增速最低的是郊区(含开发区),下降3.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详见表1)

 

  (二)七大行业平均工资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从分行业情况看,在19个行业大类中,有7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工资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采矿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为95679元、74802元和74245元,分别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50倍、1.17倍和1.16倍;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及住宿和餐饮业,分别为25309元、31060元和33374元,分别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9.7%、48.7%和52.3%。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是3.78﹕1。

  从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来看,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林、牧、渔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比上年增长32.9%、31.8%和27.8%;增速最低的三个行业依次为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比上年下降30.2%、28.5%和16.0%。(详见表2)

   

  

  (三)集体、其他单位平均工资增长较快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分别为67896元、61103元和70904元,分别比去年增加了479元、11207元和13331元,分别增长0.7%、22.5%和23.2%。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较为稳定,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幅较大。(详见表3)

 

  二、从业人员下降明显

  2019年末,阳泉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为21.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了2.6万人,下降10.6%。其中,在岗职工期末人数为20.8万人,减少2.7万人,下降11.3%。

  (一)第三产业吸纳从业人员能力持续提升

  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阳泉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从事三次产业的就业格局更趋明显。2019年,阳泉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分别为0.06万人、11万人和10.6万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为0.3:50.6:49.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7.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队伍日益壮大,比上年增加5309人,占比提高了7.5个百分点,吸纳就业人员能力持续提升。

  (二)主导行业从业人员减少,采矿业占比呈下降趋势

  分行业看,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最多的依然是采矿业,达到6.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1.5%,虽比上年下降了6.7个百分点,但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2.9万人、制造业1.8万人,占比分别为13.2%和8.5%。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增幅最大的行业为农、林、牧、渔业,同比增长148.8%。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分别为67 %和43.6%。

  有9个行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最大的三个行业依次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采矿业, 同比下降分别为86.9%、32.8%和26.3%。(详见表4)

 

  三、当前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行业间、区域间工资水平差距明显

  近年来,阳泉市在缩小行业间、区域间收入差距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但差距依然较大。

  一是行业收入差距较大。2019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中,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平均工资为95679元,虽比上年同期减少9378元,下降8.9%,但仍相当于平均工资最低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3.78倍,两个行业相差70370元,行业收入差距非常明显。

  二是地区收入差距有所拉大。在全市五个县(区)中,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的县(区)仍然是矿区和盂县,两个县区平均工资之比达到1.39﹕1,相差20354元,差距比上年同期拉大了5098元。

  (二)平均工资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9年阳泉市经济稳中向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现了5.1%的增速,达到63788元,但仍比全省平均水平69551元低5763元,位居全省第八,仍处于较低水平。

  (三)主导行业从业人员规模缩小

  2019年,阳泉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规模缩小,与去年相比减少2.6万人,同比下降10.6%,反映出就业形势的严峻。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下降明显,跟支柱产业煤炭行业用工需求下降密切相关。

  作为全市最大的采矿业企业,阳煤三矿于2019年12月宣布破产,5200余人成建制划入阳泉煤业(集团)七元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晋中市寿阳县地区),直接影响全市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下降2.1%。其他多家煤炭企业,如山西清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阳泉市南庄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有限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人员减少情况等,导致全市采矿业从业人员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四、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努力发展经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经济发展是促进就业、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与产业升级的协调互动是有效促进就业与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以就业优先的增长模式制定经济增长政策,加强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就业含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真正实现劳动就业与之同步增长。

  (二)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就业服务环境

  加快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人力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要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以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全市就业信息网络,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服务环境。

  (三)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构建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

  失业保险具有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三大功能,而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只发挥保障基本生活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通过实行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培训补贴和就业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吸纳失业人员就业,切实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构建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政府宏观掌控,协调各行业收入水平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各大行业的工资收入监控,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从宏观上掌控工资收入的分配方式,加强对高收入行业的收入调节和对低收入行业的补贴,限制垄断行业不合理的过高收入,加大税收调节力度。使得各行业的人均工资水平与社会经济相应增长,逐步提高低收入行业的工资水平,保障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最大限度地缩小贫富悬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