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防控疫情工作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两手抓、两不误”,积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保生产运行,保生活供应,保复工复产,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全市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经济总量小幅下降

  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6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0.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亿元,同比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9.8亿元,同比下降0.4%,其中工业增加值为63.5亿元,同比增长0.1%;建筑业增加值为6.3亿元,同比下降4.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1.4亿元,同比下降0.3%。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0.8%、42.9%和56.2%。

 

 

  (二)第一产业保持稳定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1.4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从主要农产品看,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859.9吨,下降13.8%;禽蛋产量8348吨,增长38.4%;牛奶产量917吨,下降10.6%。

 

  (三)规模以上工业低速增长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但比全国高 9.8个百分点,比全省高4.9个百分点。

 

  从工业三大门类看,全市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4%,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68.7%;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0.5%,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1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1%,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15.1%。

 

  从各县(区)情况看,城区和郊区区域分别下降9.2%和8.6%;郊区区域中,郊区增长3.6%,开发区下降37.6%。其余县(区)按增速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矿区增长6.6%,平定县增长2.8%,盂县增长2.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85家,已开工生产142家,开工率76.7%,预计4月末超过80%以上,但制造业生产情况绝大多数低于正常水平。

  (四)第三产业呈现下降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下降0.3%,速度比上年同期回落7.1个百分点,下拉GDP增速0.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七个主要行业呈现三增四降,其中,增长的是金融业(4.2%)、营利性服务业(4.1%)和非营利性服务业(14.2%);下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10.2%)、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5.0%)、住宿和餐饮业(-52.0%)、房地产业(-8.6%)。

 

  (五)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长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6.4个百分点,比全省低2.2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2.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3.1%,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下降9.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4.5%,负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6个百分点。

  从各县(区)情况看,除城区和盂县分别下降32.4%和29.0%外,其余县(区)均实现增长。按增速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郊区区域增长18.6%,其中郊区和开发区分别增长19.9%和16.6%;矿区增长15.4%;平定县增长6.3%。

 

  全市新开工项目达到32个,同比减少5个;续建项目339个,已经形成工作量的145个,占比为42.8%。

  (六)消费品零售额降幅较大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9亿元,同比下降29.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6.3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0.2个百分点,比全省低3.5个百分点。

 

  从地域情况看,乡村市场降幅小于城镇市场。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2亿元,下降30.5%;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亿元,下降22.0%。

  从消费类型看,餐饮业降幅大于商品零售。商品零售51.8亿元,下降26.6%;餐饮收入2.1亿元,下降63.0%。

  分县(区)看,所有县(区)均呈下降态势。城区降幅最大,下降33.7%;郊区区域下降30.4%,其中郊区下降29.4%,开发区下降31.6%;盂县下降27.0%;矿区下降25.2%;平定县下降22.7%。

 

  截止4月9日,全市177户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中,已复工复产167户,复工率为94.4%。

  (七)财政收入大幅下降,金融存贷款平稳增长

  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26.1亿元,下降26.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2亿元,下降32.7%,增速比全省低14.9个百分点。

 

  从税收收入看,一季度,税收收入完成9.4亿元,下降21.9%。其中占比较大的国内增值税完成4.0亿元,下降10.3%;资源税完成1.8亿元,下降23.6%;企业所得税完成0.9亿元,下降44.2%。

  从非税收入看,一季度,非税收入完成2.9亿元,下降53.6%。其中占比较大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0.9亿元,下降77.6%;专项收入0.8亿元,下降9.2%;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0.8亿元,增长70.9%。

  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32.6亿元,增长2.4%。其中,住房保障、节能环保、科学技术、城乡社区、卫生健康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04.6%、96.4%、49.8%、36.0%、20.8%和10.1%。

  截止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793.9亿元,较年初增加57.3亿元;贷款余额1180.2亿元,较年初增加45.5亿元;存贷比为65.8%。

  (八)居民收入小幅增长

  一季度,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52元,同比增长1.5%,增速比全国高1.0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20元,同比增长0.1%,增速比全国低0.8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

 

  (九)市场物价上涨较快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9%,涨幅比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八大类价格同比五涨两降一持平,其中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分别上涨9.0%、0.4%、3.6%、8.9%、5.4%;衣着、交通和通讯价格分别下降1.0%、1.1%;居住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

 

 

  (十)进出口总额高速增长

  一季度,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4.94亿元,增长174.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67.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完成1.56亿元,增长44.5%;进口完成3.38亿元,增长369.1%。

  (十一)货运量增长,用电量略降

  一季度,全市完成铁路货运量1063.6万吨,增长2.3%;其中煤炭发运1054.5万吨,增长2.2%。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为20.5亿千瓦时,下降2.8%。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为0.1亿千瓦时,下降0.2%;第二产业用电量为14.7亿千瓦时,下降5.3%,其中工业用电量为14.5亿千瓦时,下降5.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用电4.5亿千瓦时,下降10.9%;第三产业用电量为3.3亿千瓦时,下降3.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4亿千瓦时,增长16.9%。

  二、经济运行中的特点

  (一)重点工业行业生产基本稳定

  从重点行业看,煤炭工业、热力与燃气工业和建材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8.3%和15.6%,分别拉动全市增长2.9、0.4和0.9个百分点;电力生产基本稳定,工业增加值小幅下降0.8%。但有色金属工业、消费品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下降46.0%、40.4%和6.0%,分别影响全市下降1.7、0.2和0.3个百分点。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一季度,原煤产量为1407.3万吨,增长10.6%,洗煤产量为425万吨,增长10.1%;石灰石、液压元件、商品混凝土、石墨及碳素和水泥增长分别增长345.9%、122.5%、59.0%、53.9%和39.5%。但稀土磁性材料、乙二醇、耐火材料和电解铝呈现减产,分别下降61.8%、21.5%、13.3%和0.4%。全市监控的30种主要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13种,占比43.3%;产量下降的有17种,占比56.7%。

  (二)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增长23.2%,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22.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3个百分点。三大门类均呈现较快增长,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12.2%,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9.0%,拉动工业投资增长3.9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29.7%,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5.6%,拉动工业投资增长7.2个百分点;电力、燃气、热力和水的供应业投资增长27.6%,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5.4%,拉动工业投资增长12.1个百分点。

  但基础设施投资完成投资8.8亿元,同比下降23.0%;房地产投资完成2.4亿元,同比下降12.2%。

  (三)商品零售类值降多增少

  从限上企业商品类值看,一季度,仅3类商品实现了正增长,分别为: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7亿元,同比增长14.6%;中西药品类零售额0.6亿元,同比增长42.0%;书报杂志类零售额349.2万元,同比增长178.0%。其余16类商品均为负增长,其中占比较大的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分别为2.9亿元和2.0亿元,分别下降31.2%和29.1%,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五金电料类、家用电器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的降幅均接近50%或在50%以上。

  限上商品零售类值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为1808.8万元,占比为1.9%,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从快递行业看,一季度,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203.5万件,同比增长15.7%;业务收入完成0.32亿元,同比增长14.3%。

  (四)疫情防控成效明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全力以赴做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截止2月24日,我市4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已全部治愈出院。截止3月底,市疾控中心共对4例确诊病例及4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166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排查;对湖北返回阳泉294人,境外返回阳泉154人进行特殊人群管理;累计检测咽拭子标本2036人份,无一漏检、错检,用及时准确的科学数据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重点培育的“四新产业”势头良好

  一季度,全市“四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7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6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2.4%,高于全市投资平均水平22.1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17.4%,较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新能源方面。一季度,全市新能源产业投资增长16.0%,其中,盂县西烟镇风力发电项目拉动四新产业投资增长33.4个百分点;中电工程平定项目拉动四新产业投资增长6.9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5%,拉动工业增长0.1个百分点,占工业比重1.9%,较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

  新材料方面。一季度,全市新材料产业投资增长234.0%,其中,绿建年产110万m3烧结自保温砖项目拉动四新产业投资增长15.0个百分点;贝特瑞12000吨人造石墨成品生产线建设项目拉动四新产业投资增长7.1个百分点;新材料工业增加值增长10.2%,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比重8.3%。

  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1-2月,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基本抵御了疫情的影响,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同比小幅下降1.4个百分点;同时,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二期、云谷科技创新园建设项目继续得到加快推进。

  新型现代服务业方面。面对疫情冲击,我市新型现代服务业显示出较好的发展韧性,1-2月,全市新型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同比下降10.3%,增速比全省高15.1个百分点。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5203万元,同比增长40%。

  三、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和短板

  (一)非煤工业抗风险能力有待增强

  疫情期间,煤炭行业“压舱石”作用凸显,一季度,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长4.5%,拉动全市工业2.9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比重达66.8%。而非煤工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大,下降4.5%,下拉全市工业1.5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比重为33.2%。其中,新兴产业增长1.1%,增速低于传统产业0.4个百分点,占工业比重为21.6%,较上年末降低1.6个百分点;冶金、化工、装备制造业同比分别下降46%、9.8%和6.0%,合计负拉动全市工业增速2.2个百分点。

  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年末回落22.5个百分点,占工业比重8.1%,与上年持平。

  (二)项目推进速度有待提高

  从投资规模看,目前新开工和续建项目(不含房地产,有工作量的项目)计划总投资415.4亿元,同比下降6.4%,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4.9亿元,同比下降44.4%。全市省、市重点项目共44个,仅有19个项目开复工,尚未开工建设的项目还有城区的荣电3U科技园项目,阳煤的中催、中试和煤层气生产金刚石项目,盂县航空飞行运动营地、坤宁煤业120万吨现代化矿井项目以及郊区的第一监狱改扩建项目等工程,这些项目需要进一步加快进度。此外,民间投资持续低迷,1-2月短暂增长(11.1%)后,一季度下降10.7%,下拉全市投资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2%,下拉全市投资1.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下降23.0%,下拉全市投资9.7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供需两端有待恢复

  在供给端,企业防疫压力大,恢复生产的风险不容小觑,近期调查数据显示,仍有15.3%的企业存在个别防护消杀物资短缺,需要提供防疫指导服务。此外,企业保持正常运营资金和经营成本都存在较大压力,有61.6%的企业反映经营成本上升,33.9%的企业反映租金税费压力大,51.4%的企业反映资金周转困难。在需求端,居民消费尚未恢复正常,疫情期间,居民出行意愿下降,外出购物的人流量不足,还有部分服务性行业因防疫需求而无法正常经营,消费需求明显回落。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一些企业正在陆续恢复经营,但大部分居民出于防疫意识考虑,外出购物、娱乐和旅游等消费还未恢复常态。

  四、建议和措施

  (一)强化经济运行的监测调度工作

  完善周例会、月调度工作制度,及时开展市领导调度和部门调度,重点围绕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进度、项目建设、企业运行、产业(企业)培育等方面进行盘点对账。针对增速回落较大、位次下降较多、目标进度完成较差的指标,及时监测预警,深入分析原因,研究制定解决方案;针对项目推进、企业运行、产业(企业)培育等领域存在的需要跨县区、跨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召开部门、县区联席会议,逐项梳理,制定解决措施,对需要市政府层面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按程序报市政府。

  (二)加大入企帮扶力度

  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实施协同产业链、打通上下游、衔接产供销为目标的精准帮扶方式,稳定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有效发挥工业对国民经济的稳定作用。我市工业占GDP比重近40%,其中传统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高达78%。疫情期间,煤炭、电力、耐火等传统工业的稳定生产对全市工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要用足用好疫情期间对稳定能源供给的特殊政策以及积极应对疫情过后全国产能恢复对能源补偿性需求的契机,继续加大入企帮扶力度,全力稳定传统工业的生产,确保传统工业保持合理增长空间。要以培育新动能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把四大转型方向其中的两个——新能源和新材料作为工作的主要方向和突破点,积极谋划,落到实处。要加快在建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和投产进度,做好氢能产业前期工作,加快落地;新材料方面要以磁性材料、陶瓷、负极材料、等静压石墨等为重点,对气凝胶产业的增产达效和产业链的延伸及金刚石、飞轮储能等项目加快推进,促进经济实现转型发展。

  (三)抓机遇、谋项目、赶进度

  充分利用好国家为对冲疫情影响而出台的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要抢抓机遇窗口期,从国家、省扶持政策和部委工作重点中找机遇、找项目,及时包装谋划项目,努力在项目争取和实施上抢占先机。各县区、各部门要切实抓好省市重点工程、市级领导包保重大项目的推进工作。对未开工项目,要详细梳理近几年已完成供地但尚未开工的项目,积极协调解决开工所需的前期手续等条件,督促企业早日开工形成实物工作量。对已开工建设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做到项目建设推进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持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同步推进,加快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速度。

  (四)千方百计促消费

  在落实好国家和省促消费相关政策基础上,跟进一系列地方措施。一是以家电、家装、百货、汽车、成品油、餐饮6个领域为重点,组织开展商家让利促消费活动。二是以建行阳泉分行联合商贸企业,开展“十个一”“线上特惠”“开户有礼”“消费信贷 ”等系列促消费活动。三是借鉴外地经验,倡导机关干部带头购物消费、带头餐饮消费,推动零售企业尽快步入正轨,引导和带动市民恢复消费信心。四是以多种形式开展旅游推介和宣传,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推广景区免门票和门票优惠活动,促进旅游业恢复,以旅游业带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多个行业的发展。

  (五)兜牢“三保”底线,开源节流

  严格执行“过紧日子”的方针,坚持预算编制和支出中“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优先原则,开源节流并重,全面落实好“三保”保障责任。在开源方面,一要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聚焦放水养鱼,积极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二要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僵尸企业市场出清,积极盘活破产后闲置土地、厂房、设备等资源,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引进战略性投资,实现“腾笼换鸟”;三要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税费缴纳,避免税收损失。在节流方面,一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在保障民生支出的前提下,硬化预算约束,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二要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教育、医疗、环保、文旅康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化解财政支出压力。

  (六)强化民生保障,力保社会稳定

  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在民生保障的各个环节再接再厉,抓紧抓细抓实各项工作。一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继续做好猪肉、果蔬等副食品生产流通组织,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二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以稳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为当务之急,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力度,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三要强化对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适当提高城乡低保、抚恤补助等保障标准,及时启动相关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四要开展“三零”创建工作,加强脱贫攻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工作力度,多举措保障民生和社会稳定。